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杜晓丽
[导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德育,可以基于课程教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
        杜晓丽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乌兰图嘎小学,吉林松原1380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德育,可以基于课程教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培养,这是音乐课程教学多元价值的一种体现。教师要灵活组织构建课堂,善于合理利用教学素材和资源,在一些有代表性的曲目和音乐作品的分析解读中渗透积极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同样是德育的构成内容,这样的教学结合与渗透可以丰富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综合学习收获。
关键词:德育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
        对小学生开展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基础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培育,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感载体,学生能够在音乐文化和节奏旋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提升综合素养。每一首音乐作品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背景故事、文化情感、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差异,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培育手段。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需求为基础,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要。
一、在音乐主题中渗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它是作者思想的表达、观点的抒发、情感的传递,同时也可以成为社会现实的写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从音乐主题中入手。以“爱的旋律”这一单元中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为例,这一音乐作品的主题是“母亲与母爱”,母亲是非常伟大的,母爱这种情感是非常细腻的。教师在讲解这一堂音乐课时,可以借此机会与学生谈论这个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在讨论中,学生高频出现的词语是漂亮、温柔等。教师可以抓住“温柔”这个关键词,这是一个抽象与主观的词汇,但可以体现为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母亲平常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孩子哭泣时母亲的安抚,孩子撒娇时母亲的反应,孩子难过时母亲是怎么开解,等等。这些微小的细节,都是母爱的体现,这种母爱就是音乐作品所表达、刻画与诠释的。教师在与学生讨论音乐主题时,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母爱并培养学生对母亲在依赖与喜爱以外的尊重、感恩之情。
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富含德育素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素养与音乐教材进行有效的结合,挖掘教材课程中的德育知识,为音乐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既能掌握相关的音乐课程知识内容,也能使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情操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将德育教育与课程内容中的德育素材相结合,才能使德育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水平。例如,在进行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首抒情、活泼的歌曲,这首歌曲充满了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在歌词中能够表现出我们生长在新时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和学习完这首歌舞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歌曲中唱道:我家门前有条河,风景美丽像幅画……教师可以将这两首歌曲中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欣赏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情感和所反映出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学生通过课程内容和歌曲中的情感认知,建立高尚的思想情操,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三、丰富德育在音乐课堂的渗透方式
        为了让德育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渗透力度,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德育的渗透方式,透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认识到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一些明显的差异。音乐课程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主题创设各种开放化的学习活动,让音乐课堂得到良好的延伸与拓展。这既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可以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并且能够让德育在教学中有更好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开放化的音乐活动,例如,为了迎接国庆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合唱讲求的是集体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合唱的成员,对于整体合唱水平有直接影响,所以合唱的训练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注重演唱的细节,防止出现演唱错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排练集体音乐话剧,给学生提供开放化的尝试空间,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学习自主性。这同样可以加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锻炼,既是德育渗透课堂的体现,也是对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充分锻炼。这样的教学训练方式能更大程度提升音乐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在音乐审美中渗透
        德育教育除了包括美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三观教育外,还包括科学的审美,即学生的审美应当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而不是低俗或者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还可以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入手。如在品鉴音乐作品时,从其旋律、歌词、情感基调中去感悟、去沉浸,不论是令人感到振奋鼓舞、兴高采烈的音乐,还是令人感到伤心难过,惋惜忧愁的音乐,都值得我们去品味揣摩。悲伤难过也是人类正常情绪中的一种,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它往往伴随着挫折、失败、事不如愿等现象出现。学生出现这种情绪非常正常,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如何及时地自我调整,如何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如何化失败为动力重新发起挑战。关于这些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品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去思考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正确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逆商(即如何应对挫折与不如意等)。
结束语
        德育培养视角下开展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漫长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内容、教材基础、教学平台、实践活动、树立榜样、加强师资力量等途径建立一个高效的德育教育渗透的小学音乐课堂,为我国培养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译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9-11-02(006).
[2]温晓坚.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6):227+229.
[3]陈云萍.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