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德武
济南市历城区第六中学 山东 济南 250131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非常重要的学科,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针对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对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提高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深入分析,同时教学新理念的指导背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养水平,最终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受到新课程不断改革的影响,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将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最大化的提升。初中化学课程中具备了众多知识点,同时教学内容相当枯燥乏味,假如教师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死板式的讲解,无法为学生构建出具有生动形象和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环境,进而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出现下滑。对此,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作为教学基础,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性教学手段,利用切实有效的具体教学策略将初中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高。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重要部分组成,针对两个教学区域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探讨,有助于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
在初中化学学科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问题是教师并未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对于接受和学习知识的水平存在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的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否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其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处在被动中接受着知识观念的传授,对于自身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发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位置,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较为缺乏自主性的学习意识;最后,教师对于教学进度无法做到科学的掌握,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初中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中,主要的教学问题是教师对于演示实验的课时较为不足,同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呈现单一化,一般在课堂中只是开设相对简单化的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有效记忆就可将其进行完成,并且实验的创新性较为缺乏。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活动的参与,并未对实验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行正确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不愿亲自动手操作的现象,因此,对于实验的整体流程步骤和要点无法做到有效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于化学实验的最终结论无法做到正确的表述,具体可以通过光火不分中得到体现。
二、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是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特点和巨大优势,其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强大的信息量支持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其进行有效运用,使教学内容具备了新颖性和丰富性,进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是对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进行提高的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进行有效的运用,进而辅助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使较为枯燥且抽象化的化学知识内容转变为具有生动和具体的形象,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进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最终使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明显的提升。例如,在对《分子和原子》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直观具体的展示,有效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米和花生装在同一个玻璃瓶的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对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更加形象的进行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分子和原子的行为特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模拟,使学生的思维世界可以从宏观区域转向微观区域,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产生分子原子的深刻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目标。
(2)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环节,对于课堂导入而言,良好且扣人心弦的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能够快速的吸引到,使学生能够将心思在课间的玩耍和兴奋中拉回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投入较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初中化学学科具备了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形象,在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到重视,进而将学生内心对初中化学产生的厌烦进行消除,有效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能够产生积极乐观的参与心态。例如,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时,在课堂导入中,为了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进行较好的吸引,教师可以将一段视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播放,在视频中展现出了一朵紫罗兰花朵的花瓣上因为有某种液体的沾染出现了红点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向学生提出:“紫罗兰的花瓣为什么会变颜色,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将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顺势的引入,同时针对视频中播放的画面是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伟大发现和他的整个探究过程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都全神贯注的进行聆听,对于这位伟大化学家一生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趁机将本节课展开教学。如此一来,使学生在课堂中做到了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学生在化学知识中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进行了有效激发,进而为顺利的开展化学课堂教学鉴定了良好基础。
(3)理论和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以致用意识的有效培养
初中化学学科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化学,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解决。对此,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化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行强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和理论知识产生联系的生活常识进行有意识的介绍和讲解,同时可以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得到知识学以致用意识的有效培养,进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碳》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低碳”出行和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熟悉的温室效应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做到有效的认识,进而学生进行爱惜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的大力培养。通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有效联系性,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进行深刻的认识,进而能够深入的认识到事物存在两面性的特点。
结语
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有效调研了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具体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有效的调研将盲目的臆测进行取代。对于较为陌生的化学知识,众多学生选择和教师共同进行深入的探索,选择将属于自己的绚丽光彩在初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绽放,进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师生携手努力,有效提高了初中化学学科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布德其其格.试论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中国高新区,2018(7):123.
[2]杜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60.
[3]何国强.基于小组合作探究下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206-207.
作者简介:甄德武(1973.02-),男,汉,山东省济南市,化学组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单位:济南市历城区第六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