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兰凤青
[导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生发展以及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
        兰凤青
        山西吕梁岚县民觉学校   033599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终生发展以及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也有别于传统教学。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主要迎合的是当代教育纲领之下的应试教育,这种教学状态也使初中地理的教学知识领域过于目标化和教学程序表面化,从而使学生在对于地理知识的吸收中呈现碎片状知识记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就要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走出传统的枷锁和困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目标领域;教学方法;课程规划
         
        把核心素养推进各科的教学课堂,是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各科教学目标,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将其灵活的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下面将从对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领域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课程规划评价三个方面,将新型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代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这个过程进行叙述。
        
一、基于核心素养,拓宽目标视域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教师也着力使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式的综合性教学结合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素质教育进行地理教学课堂的视野拓宽,教师就要根据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进行有力的整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如何从课本知识上升到社会地理文化知识。然后再适当的时候加以对课本地理知识的补充。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地形地势主要特点,让学生去自主的了解气温和降水对于各个时空分布的特点,这两个问题之上可以加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学生如果喜欢哪一个地方可以去搜这个地方的资料,然后去了解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的地理自然环境知识的思维,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这种也就是自主的拓宽知识视野,第二种就是教师引导性的拓宽知识视野,在学习完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后,不是可以附加性的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学生通过上网对资料的查找在地图上绘制大型水电站的模拟点,然后教师引导性的让学生从地势和水能资源这两个角度去说明为什么这些地方可以建造大型水电站,这种就是教师引导性的知识视野的拓宽。
        
二、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地理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古板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要求的是更灵活的课堂和更有待改善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记忆力度和做题力度,这也是应试教育下存在的教学弊端。如何改善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就要求教师更好的掌握教学体系,更多的优质教学质量,做好课前准备,注重地理备课的质量。


        例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程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对于这节课的开展预备几个主要的问题,这几个问题的设立,自然中有很多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和水能,煤油,铁矿等,这些资源也有区别,它们分别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教师可以事先对这些资源取一部分小的样品放在盒中或者塑料袋中,然后再用两个收纳袋分别写上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前来对这些样品进行资源丰富。这种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这一点的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模拟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会,六个人围成一组,然后展开讨论,为了让资源更加持久应该开展什么样的行动?有的人可能说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使资源更加持久,但也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需要人类去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要想节约资源,也需要在利用资源时对技术进行改造,还要加强对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规划教学课程
        对地理课程进行课程规划,可以让教师在进行课堂安排时更加合理更加有条有序,课程的规划也是一种课程的标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程标准,则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量有了一个度的限制,学生应该在这节课堂上学习哪些内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怎么样的掌握标准,以及教师在完成这节课程的标准圈之后,是否应该拓宽或者延伸?课程规划都起了一个导航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建设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到高校继续深造的基础知识质量,所以初中地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应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关注。
        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课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之前规划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当这些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资源的课本导读地方进行设计,它一共分为时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这两个大的方面,发财中更多的给出的是地图和文字资料,所以教师课前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然后配上地图和一些文字资料让学生首先去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以及它会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些的学习,培养学生要自主的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策略就要考虑到这节课与日常生活比较密切,所以就要让学生在这节课上突出主体地位,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中独立思考我国乃至水资源的相关问题,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图例和一些活动的安排进行如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写出号召大家保护水资源的环保语句。
总结:在初中地理的课本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学生看似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也很准确,在解题时解题能力也很强,但当他需要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需要和社会进行沟通,不仅需要和别人交流知识,更需要的是和别人相处时体现在身上的一种素养。所以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改善,不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也是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融入社会,将个体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1):153-154.
        [2]杨玲霞.学会合作学习  构建探究课堂——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22-2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