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成都市龙泉驿区土桥小学校 646100
摘要:音乐能够拨动听众的心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奏上的丰富变化。节奏上的强弱、长短变化的感知和把握也就成为了音乐学习者所必须保有的一个技能。在小学音乐阶段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节奏训练有助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创造能力,也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小学音乐旋律教学中的节奏感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在小学音乐旋律教学的实践当中,可通过教学手段的丰富、生活因子的融入及音乐课堂的创设等方式,优化节奏感培养的方法,推动小学音乐旋律教学的深入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方法
节奏上的长短、强弱变化赋予了音乐的灵魂。节奏上的变化并不像程式化的教学内容一样,可以通过对方法和技术的习得来实现把握,更多的是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来实现对于节奏感的唤醒。小学生对于音乐虽充满了兴趣,但心智及其他方面发展都处在一个相对懵懂的状态,从而导致其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难度不大。反复、枯燥的节奏教学往往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实践当中发现,很多小学在接触音乐的时候充满的浓厚的兴趣,而一旦学习的内容进阶到节奏阶段的时候,小学往往会很快地丧失兴趣,并在身心上开始对这首歌曲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成为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所普遍面对的问题。因此,基于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反思而觅得节奏教学的优化策略就显得尤为地重要。
1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价值
1.1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阶段的教学中,将小学生自身所保有的对音乐的天然兴趣转化为对音乐的求知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一个首要工作。节奏训练在这其中无疑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节奏教学等方式,使小学生感知节奏、体验节奏,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将对音乐的喜爱进行延续。另一方面,当小学生充分地了解了节奏之后,也就为其打开了读懂音乐的“窗”,从而进一步深化其对音乐的喜爱。
1.2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的创造思维
能够读懂音乐的节奏不仅需要学生感性思维的介入,也需要其通过理性的思维去调动感官去认知和体验。节奏训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头、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参与,使自己全身性地投入到音乐旋律教学当中,并在这一过程当中使得身心获得愉悦,进而激发其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小学生将能够与歌曲之间形成深度的共鸣,领悟到音乐本身的情感和真谛。
1.3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就一定层面而言,音乐教学应该与小学有着一种先天的契合,节奏训练不应成为小学发展音乐能力的一种阻碍,而是其音乐能力成长的一个重要基石。在小学阶段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节奏旋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乐理的认知,初步掌握音符及休止符等理论知识。同时,这样的训练也能够使小学生较好地对音乐的特征进行感知,基于对音乐节奏长短、强弱的变化来实现对音乐魅力的感知。
2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优化策略
2.1丰富教学手段
节奏教学切不可走入反复、枯燥的技能训练的陷阱。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是旋律教学节奏训练的必由之路。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接受的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方法越贴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加强对音乐教学法等手段的应用。在音乐游戏的架构下,其自身的律动将被激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音乐素质与能力趣味相融合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创设性实施,真正地实现小学在“学中乐,乐中学”。而这一教学方式将不仅为儿童自身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也从音乐能力的开发推动了其游戏的发展。同时,在训练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逐步深化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翻转课堂、微课等方式的运用,植入新的理念,开拓新的平台。
2.2融合生活体验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布约克沃尔德教授认为“本能的缪斯”是人类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符号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也就是说人类的每个成员都具有源于人的生命力的本能性音乐能力。儿童本身对于音乐有着极好的感知力。大致在2周左右,多数小学便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来扭动身体,随意地摇摆。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音乐的开始。教师要注重对于这样的一种能力的激发,让小学生在更为广阔的音乐课堂当中,去完成自我的训练。如倾听雨天的雷雨声、风声,小鸟的啼叫声等,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音
乐节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将这些生活的元素引入到课程当中,以更为专业的视角来加强小学生对于旋律节奏的理解和记忆。
2.3搞好自行创作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音乐教学在认知上存有一定的偏颇。部分教师只注重音乐的体验和技能的传递,而忽视了对于小学生创作力的认同及引导。在旋律教学的探索当中,可尝试在这一层面进行探索,有计划、有目标地区引导小学生进行自行创作,这将能够点燃音乐课堂、点亮学生人生。同时,节奏训练方式的创编也会反向推动节奏训练的深入。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创编当中,能够使小学生在自发的状态下去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并获得对于音乐的直接体验,从而为小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
3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版块,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音乐教育又是一门以实践教育为主的教育,小学生在技能的获得和情感的提升过程中有赖于音乐教师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对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实施,在这一点上对于小学音乐的节奏教学尤为重要。在未来的旋律教学探索当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在教育手段的丰富、生活体验的融合及即兴创作的培养等方式,在推动课堂节奏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小学生音乐旋律教学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唐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作用与意义[J].艺术评鉴,2020,(14):130-132.
[2]廖悦琪.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6):126.
[3]梁淼贤.如何提升小学生音乐节奏感[J].中文信息,2020,(4):153.
[4]李丽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20,(3):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