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张蒙
[导读] 在当下“核心素养”被代入各种形式的课堂设计中,体能训练作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目标最关键的一部分,
        张蒙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明星中心小学  405408

        摘要:在当下“核心素养”被代入各种形式的课堂设计中,体能训练作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目标最关键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输入性贯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工具。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加强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已经到了一种急迫的地步,而要加强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必须要借助特色的体育教学为依托,继续进行体能训练方式的创新和调整,借助兴趣训练、游戏训练等方法增加体能训练的项目和种类。只有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发展特色体能训练项目,从而提升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现代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小学生受到课业、电子游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正面临着关于青少年体能素养下降和体能训练减少的重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在被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如何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已经成为教育界体育部门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
        一、进行以体育课为载体的体能训练的效用
        (一)提高小学生体能素质
        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基于个性化的核心素养教学的相关措施的全面推行,体能素养也应该成为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实际研究成果表明,对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小学生进行特色体能训练之前,必须要遵照其年龄规律进行项目的选择和强度的设置。基于此,参与实际体育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注重年级之中体能训练项目的差异,既能够遵循小学生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又能够准确利用体育课时间,提高小学生的体能素质。
        (二)增加小学生锻炼兴趣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如果小学生想综合尝试多种体育活动的话,必须要有充足的体能,充足的体能是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在所有的课程设计中,体育课是一门小学生通常可以在外活动和放松的课程,相应的,体能训练也是在室外开展的,这种开课方式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加小学生的锻炼兴趣,让他们爱上体育运动,从而培养正确的运动锻炼的好习惯。
        (三)扩展小学生适应能力
        就目前强调的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方面来说,这种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五层。第一层级是学生自身对于自然环境的适配能力;第二层级是学生自身对周围人际互动的交互能力,第三层级是学生自身对于规范意识的容纳能力;第四层级是学生自身对于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的理解能力;第五层是学生自身对于遇到各种形式的挫折的适应能力。而这五个层级是相互连接,层层相扣的,特色的体能训练是其中重要的连接环节之一,对其中某一层级能力的训练能够提升其他层级的能力。总的来说,通过体育课程中的特色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扩展小学生的各项适应能力,实现体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以体育教学为依托开展现代体能训练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三方面的积极配合。由于体育教师是小学生能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引导者,是课堂有效进行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因此,如果想要以体育教学为依托开展现代体能训练,首先就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要对小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专业化设计。这需要学校方面着重强调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在具备相关的体能训练方面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培训的基础上开展特色体能训练课堂的设计;除此之外,作为主要的教师的,体育教师也应该有着为学生考虑的高度责任感。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指导,多鼓励体质较弱的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等。


        (二)增强学生参与特色训练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能训练的有关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趣的课堂语文游戏活动,能引起他们参与群体活动,体验社会角色的兴趣;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有兴趣的教学方法,能激起他们积极配合体育锻炼的兴趣。出于这种现实状况考虑,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种个性化兴趣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能训练的不同理解和具体弹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除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之外,体育教师要多结合现行教学工具,注重对课外活动教室这个学习环境实行有趣化体育训练的氛围建设,增加学生的兴趣倾向性。尤其重要的一点,应当注意个性化运动兴趣培养。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经历过繁重的知识性学科的学习之后,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疲惫,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体育项目的开展。
        三、落实体能训练技巧的指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更为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能,教师就不能忽视对学生体能训练技巧的指导。体能训练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需要学生去关注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还需要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支持,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可以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在体能训练中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肢体上的配合,完成相应动作,并在重复训练中做到习惯成自然。通过针对性的技巧指导,学生们的体能训练意识也会随之提升,这对于小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以“乒乓球”的训练为例,为了向学生传授肢体配合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握拍、罚球、控球技巧,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训练技巧的指导。在控球方面,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示范,并告诉学生“:在控球的时候,同学们不能只让手臂发力,还应该重视腰腿各部分的协同合作发力,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重心。”在向学生进行全面的介绍和示范后,我让大家进行了一些训练,并对学生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并给予了针对性的技巧指导,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了技巧要领所在。通过乒乓球运动,学生在手部、手臂、腰腿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这对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明确科学的体能考核方法
        要想让小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自我锻炼内容,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明确科学的体能考核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技术、体能和自身教学效果的双向检测。考核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度,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这对于转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体能考核中,教师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以认可和赞扬,以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能训练中,进而逐渐提高身体素质。
        体能考核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还能够使体能训练更具规范性,这对于小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篮球训练为例,在了解到之前的训练方式不够正规,且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之后,我便着手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所以,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之后带学生进行了篮球前的热身准备,以防止学生受伤。在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后,我向学生明确了基本的比赛规则。针对比赛情况,我给予了大家以认同和鼓励,并激励学生参加训练,从而有效借助这一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每年的实际小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来看,基于学习任务的影响和网络平台的发达,小学生体质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质状况也进一步下降。目前的主要情况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逐年攀升,而对比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和体能素质状况也在进一步下降。
        参考文献
        [1]浅谈青少年体能训练结构形式[J]. 张勇.??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2]试论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与提升策略[J]. 吴昆.??田径.?2020(01)
        [3]解读教材,巧构体能训练内容——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策略探究[J]. 曹晖.??田径.?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