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活动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湛茂飞
[导读] 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
        湛茂飞
        安龙县龙山镇初级中学  552406
        摘要: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具体学习活动中不断实践,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教育部,2018) 通过细化听说微技能,将多模态听说活动融入日常教学的听说活动之中,对学生听说技能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教师理论水平有限,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继续深入学习多模态相关理论,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初中英语;听说微技能
        一、研究步骤阐释
        (一) 基于《课标》,根据细化的英语听说微技能梳理课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要注意听、说、读、看、写等过程中微技能的培养( 教育部2018)。基于《课标》中语言技能分级标准中的五级目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微技能:
        听力微技能:1预测;2听力辨音;3猜测、理解生词或大意;4理解说话者态度;5推断说话者意图;6抓关键词,获取特定细节信息和观点;7记录关键信息;8理解前后文的逻辑关系( 因果、空间、过程等) 。
        口语微技能:1发表观点和意见( 或对观点表示认同和理解);2就简单话题提供信息;3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4用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5 情景对话;6与他人沟通信息,完成合作;7短剧表演;8维持或转移话题;9借助语音语调来增强表达效果;用语气吸引对方注意。
        (二) 设计过程
        由于渗透多模态听说活动的阅读课和写作课中和听说活动课的设计流程相似,归作一类解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本课主题及内容分析文本特点,确定听说技能目标;2围绕具体听说目标,进一步整合素材,选择恰当的模态组合。3完成、丰富教学设计。
        二、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 根据本课主题及内容,分析文本特点,整合教材素材,确定本课听说技能目标
        本课以采访的形式谈论Jeremy在被污染的河流中救助小狗的事件,关注的听说微技能为:预测;纠正发音;抓关键词,获取特定信息;推断说话者意图;获取及记录关键信息;理解说话者意图及事件前后因果关系;就简单话题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口头传递信息;情景对话;与他人沟通。
        (二)围绕具体的听说微技能目标,整合素材,选择恰当的模态组合
        听力技能:预测( 图像、口语模态);纠正发音( 文字、声音及口语模态);抓关键词,获取特定信息(文字、声音及口语模态);推断说话者意图(文字、口语模态);获取及记录关键信息(文字、声音、书写及口语模态);理解说话者意图及事件前后因果关系(文字、声音及书写模态)。
        口语技能:就简单话题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图像、口语及身势模态);口头传递信息(文字、口语及声音模态);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图片、声音、画图、文字、口语及表情模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图片、声音、口语及表情模态)。
        (三)结合所选的模态组合完成教学设计
        Step 1:Lead-in
        师生互致问候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单词“Pollu- tion”,通过问题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pollution?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将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形成简单结构图; 继续提问 What kinds of pol- lution do you know? 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四张图片,学生进行简单 描述或发表观点;教师追问:What problems can pollution cause?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黑板文字及结构图、PPT图片的使用,唤醒学生已知,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文字、图像、声音、身势及口语模态,关注学生就话题提供信息、发表观点的口语技能。


        Step 2 Pre-reading
        学生观察图片猜测:What happened? How did the boy feel?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听力文本中可能出现的人物,猜测可能发生的事件及人物感受。本环节融入了图像和口语模态,关注学生观察和猜测的能力。
        Step 3 While-listening
        1、PPT展示采访记录的开头部分,动画展示并询问单词interview 的意思,提问Where should we write down the writer's name?学生给出认为的答案后,教师展示单词 interviewer;继续询问 Where should we write down the person who is interviewed? 学生给出认为的答案后,教师展示单词“interviewee”。之后提问:What's the difference? 学生区别不同后缀的两个词的意思。随后播放音频,学生根据关键词获取人物名字及采访主题,并把信息记录在采访记录单相应位置上。
        (设计意图) 通过interview / interviewer / interviewee三词的辨析渗透构词法后缀-er和-ee在意义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采访记录者(interviewer)及被采访者(interviewee)在记录中的位置。本环节融入文字、声音及口语模态,关注学生抓关键词、获取特定信息及口头传递信息的能力。
        2、展示完整采访记录,学生读记录,思考并回答:What does Ellie want to know? What was the incident?学生推断即将听到哪些内容并根据所给的部分信息预测事件内容。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记录并补全所缺信息,验证预测。
        (设计意图)学生推测记录者意图,预测事件。本环节融入文字、声音、书写及口语模态,关注学生听 前预测、推断说话者意图、获取并记录关键信息及口头传递消息的能力。
        3、教师展示问题 Jeremy says“As usual! ”What does he mean? Why didn't the dog feel well and why did Jeremy get red spots on his arm? 学生听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融入文字及声音模态,培养学生理解说话者意图及事件前后因果关系的能力。
        Step 4 Post-listening
        1、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采访记录简单复述事件。
        2、学生跟读录音并画出Ellie采访时用到的句子;教师展示全文,通过字体放大的动画效果再次复现采访用的句子,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同伴协助,培养学生借助文字提示口头传递信息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听、读、画、看、朗读几个步骤内化功能句;融入文字、口语、声音、书写模态,帮助学生纠正发音以及内化功能句。
        Step 5 Oral Practice
        教师展示班级扫除前后照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纲等形式准备,两人一组就扫除时间,地点,扫除中所做的工作及感受等进行口头采访。
        (设计意图)本环节融入图片、表情、画图、文字及口语模态,为学生简单运用功能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结束语
        多模态理论的优势逐渐被语言研究者关注和利用。将多模态理论运用到听说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听说能力。文章以多模态在听说活动中应用为例,以提升学生听说 微技能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模态组合,完成教学设计并具体实施的过程阐释如何将多种模态融入具体听说教学活 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基于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林丽娟. 英语教师. 2020(08)
        [2]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李霞.英语教师. 20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