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实验中学 543100
摘要:英语原声素材视听结合,将声音与影视图像融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播的介质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起到不错的信息传播作用。因其本身具备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具备高度的娱乐性以及艺术性,能够很好的起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原声素材、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课堂中,初中英语教学多以老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过多的课堂参与感。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英语没有认同感,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将英语原声素材引入英语课堂当中,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我国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利用原生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同时提供一点新的教学思路。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七年级的英语教学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此时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却仍对英语缺少足够的了解,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大多仍还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下没有对课堂的参与感,自然也不能体会到英语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学生们的“哑巴英语”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英语本来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不敢发声甚至羞于发声,这显然违背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我们可以利用影视原声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多说多练,切实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在。
二、如何利用原声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影视原声素材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不同于其他科目,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与人交流。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过于死板,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好好学,英语教学才会取得不错的成效。初一的孩子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他们对于外界事物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播放原声素材,能够最大限度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笔者就曾在课堂中给学生们播放了《猫和老鼠》的一个片段。
众所周知,《猫和老鼠》是一部很经典的动漫,也是很多孩子们的童年回忆,但是英文原声版的《猫和老鼠》学生们却没有几个人看过。果然在播放这个片段后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抓住了,在之后的课堂中也显得兴致高涨[1]。
2、播放纯正的影音片段,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口语或者书面的形式向别人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而非有着多么高的卷面成绩。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多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与单词上,老师在课堂中只是教导学生怎样才能多拿分,学生们也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对于口语能力的提升则兴趣寥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小段电影对白或者是动画片的片段,通过让学生模仿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兴趣,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在班级内掀起口语竞赛的潮流。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能力[2]。
3、播放DV短片或时事新闻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上口语时没有积极性,面对老师给出的话题往往不知道该说什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鼓励学生多多发声外,还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笔者在制作课件时挑选了一些BBC的短片,截取之后放进了课件里,让学生们观看之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这种短片时一定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紧贴时事,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不敢发声,不会发声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为没有东西可说。通过向学生播放新闻时事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能让同学们通过新闻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口语的叙事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3]。
结语:初中英语课堂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利用原声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为我国初中英语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眉. 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J]. 中外交流, 2018, 1000(026):230-231.
[2]张佳佳, 刘丹. 浅谈如何利用英文原声电影提高英语学习[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8,67(03):87-88.
[3]何丽艳. 妙设情境,巧激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J]. 新教育, 2018, 1000(0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