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徐玉霞
[导读] 初中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非常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
        徐玉霞
        重庆市黔江初级中学校409000
        摘要:初中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非常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构建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对象,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来教育活动内容,增强初中生的学习体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是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较为关注教学方式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希望对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学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起来,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生活素材来深度思考与分析,加深对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构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同时,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完全展示出一个指导作用,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式教育活动中,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与探究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让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海洋中,从中来获得更为强烈的学习体验,加深对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享受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与网络平台与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动画、视频、趣味故事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为专注投入到课堂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高效、和谐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又比如,在讲解“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不遵守网络规则造成的惨重后果,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明白,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平台,拥有较强的事物辨析能力,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讲属于一种学习体验,同时真实情境再现,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氛围中,结合生活常识来理解课本知识。


        二、通过小组合作构建体验式教学活动
        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这种个性化学习差异,而是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构建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初中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在共同体验中实现共同进步与学习。比如,在讲解“关爱他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分析在实际生活中都接受过哪些来自于他人的关爱,有的学生认为陌生人的关爱非常重要,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家人、朋友的关爱很重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接受关爱时候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与被他人关爱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的共同讨论之下构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有爱心、尊重他人的学生。
        三、在课后实践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把实践活动与理论讲解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加深对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堂时间非常短,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后实践活动来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在讲解“法不可违”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新闻、网络平台等方式,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与违法事件,意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当体验式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又比如,在讲解“憧憬美好集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游览动物园,在此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数人数,有的学生负责预算开支等,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在体验中学会感知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事物辨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之后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景丽. 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 亚太教育,2019(11):84-85.
        [2]余龙生. 试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框架及其误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