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梁桂梅
[导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
        梁桂梅
        福州第十中学   350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从创设故事情境、构建生活情境以及呈现问题情境三个方面出发,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顺利达成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校园故事;生活情境;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即教师占据着教学主体,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谈不上。在新时期下,教师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并且通过校园故事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其真正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原动力。同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后续学习当中。反之,如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无兴趣,那么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学习,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而良好的校园故事生活情境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例如:在教学“维护秩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校园故事生活情境:“明明有一个不良习惯,即不遵守规则,在课堂上,他喜欢吵闹、大声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到他人的学习;在公共场所,他忽视他人,拿着手机外放音乐,影响他人休息;在图书馆,他制造噪音、交头接耳,影响到他人看书。有一天,他依旧在图书馆制造噪音,不同的是,一位同学站了出来,将这一情况告知了管理员,于是管理员在核实情况后,将明明‘请’出了图书馆。这个时候,明明才意识到自己未能自觉遵守规则而影响他人……”通过具有较强生活化气息的情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主动进入后续学习当中,跟着教师的步伐展开学习,明确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现实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它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可否认的是,与生活相脱离的教学是很难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对此,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融入到课程学习当中,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的生活情境:“快过年了,爷爷奶奶在家里学习使用网络的方法,便于与远方的亲人互动。在孙子的教导下,爷爷奶奶尝试给亲人拨打视频电话。此时的爷爷奶奶十分开心,认为网络非常神奇,让世界得以改变: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要想与远方的亲人互动,则需要约定好时间;而现如今,只要想见到对方,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交谈。而一旁的孙子却不这么认为,世界一直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共鸣,让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习”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的来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前提基础。
三、呈现问题情境,深化学生探究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这一特点,他们通常会主动探究身边的事物并展开学习。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将学生这一特点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呈现,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往正确的方向迈进[2]。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以下问题情境:“红红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在结束日常工作后,她像往常一样下班,但是半路上却遇到了小偷,回到家时才发现钱包被偷走了。几天后,红红喊了几个朋友,一同蹲守在路边。果不其然,她们发现了偷钱包的小偷,并且将其教训了一顿。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偷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吗?红红的做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你们认为红红应当如何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此一来,学生的法治意识得以增强,为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呈现问题情境,深化学生探究三个方面出发,以此进行校园故事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原爱美. 核心素养下问题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9(1):129-130.
[2]代盼盼.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 000(036):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