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真的家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方彦林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方彦林
        贵州省盘州市响水镇中学   贵州省盘州市  55350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系统面临的新问题,它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措施
        一、前言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的务工者是夫妻一起外出,然而他们却因为家庭经济、工作环境等诸多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便引发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交由祖辈或亲戚照顾,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监护就出现了空白,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力
        调查中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留给爷爷奶奶管教;有的留给外公外婆教养;还有的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这些临时监护人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孩子的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无法监督,情感教育则几乎是零。这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的表现也甚是让人担忧,主要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缺乏沟通
        有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回家的次数还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有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一个月还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及时地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三、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
        (1)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牵就留守学生,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学生而“护短”,致使留守学生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留守学生,交给留守学生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留守学生传授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留守儿童学生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留守学生与其父母的感性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留守学生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四、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的父母平时与孩子缺少沟通交流,造成亲情淡薄,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过多的溺爱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让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足够的关爱和沟通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


        2.学校管理不到位
        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较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更多的农村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成长。在学校期间还好有老师教育管理,一旦到周末,教师就鞭长莫及了。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大好,对学习缺乏激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而且许多留守儿童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会给予留守儿童的关心度不够
        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有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导致留守儿童被伤害的事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明显,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更加突出。社会主管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等文化传媒中,有的商家为了自身谋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有些留守儿童甚至逃课光顾电子游戏厅,痴迷于网络,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五、改善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有利于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很好地融入班集体当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如班级建立互助小组,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他们逐步从自卑、孤僻、任性中走出来,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将关爱进行到底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最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获得她们的信任。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基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提高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完善自己。
        3.制定家校联系制度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和智力的发展。父母外出务工,缺失了正常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做好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讲明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每周至少与孩子电话联系一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同时让孩子体会父母在外务工的辛酸和苦楚,使他们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4.为留守儿童制定提高成绩的各种计划
        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计划、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写作业的方法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给予指导,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树立信心,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论
        留守儿童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存在某种不足。对于他们,我们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最棒”。因此,对待留守儿童,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适时给予表扬,关注孩子的特长。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将自己一步一步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康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假日小组合作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95-96.
        [2]罗君兰.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0(48):2-3.
        [3]李小花.浅谈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20(48):12-13.
        (课题结题编号:20190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