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1马淑平 2孙瑀鲛
[导读] 智慧教师和智慧教室是组成智慧课堂的两大基石,
        1马淑平 2孙瑀鲛
        1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130000
        2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智慧教师和智慧教室是组成智慧课堂的两大基石,其中智慧教师是主导力量。智慧教育能够一直砥砺前行的主要要素就是要增大教育的容量,这一要素就是对教师能力进行了限制和要求。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让教师们适应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是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分析
        引言:
        近些年网络教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群体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适应现代的新型网络教学就会被“淘汰”甚至跟不上安排的教学计划。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仅关乎到是否可以将教学优化,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的方向,更能关系到是否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优异的创新类人才。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能力培养内容的重要一项,本文就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智慧课堂的含义与理论依据
        据相关资料查阅,智慧课堂是目前的一种最能直接帮助教学研究者建立一个完整教学体系的教育方式,旨在运用启发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智慧、发挥智慧、运用智慧。智慧课堂依靠的理论依据就是现代化网络教学,运用智慧课堂软件直观且方便的利用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的45分钟,切实有效的让学生吸收所有的知识要点[1]。且智慧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来为各位教师定制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不会大众化甚至于烂大街,给智慧课堂打上独属于该教师的烙印。
        掌握一种知识的最重要的就是运用智慧将其化为己用,这也是智慧课堂所呼吁的,教师运用自己的所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运用智慧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再利用自己的方法将其吸收,达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
        二、智慧课堂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智慧课堂在于知识的转化,所以要借助于教师作为媒介来实现这一过程,对于教师就要求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吸收和转化知识,最大限度的用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完成智慧课堂的一个闭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的必备工具,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所谓“学无止境”,就比如初中课外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在面对一个个无法逾越的困难鸿沟,还是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学无止境,努力地克服所有逆境。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师群体的发展现状
        数字化教学是目前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是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起到了推进作用。

据各学校结构的调查研究表明,以2019年止目前数字化教学普及率接近78%,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部分乡镇地区也逐步迈进数字化教学的课堂,预计到2022年,普及率能达到94%以上。
        但综合调查的几大维度,教师主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使用电子邮箱和利用PPT教学,真正做到全数字化教学的占比并不高;利用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的人数占大多数,合理应用纯多媒体授课方式的教师又屈指可数[2]。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项目为基础,活动及任务相结合,综合运用媒体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对于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更好地经营教学任务。
        在技术素养范畴,大多数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能力跟上教学进度,也会合理的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还是可以很好的融合;在教学方面,会运用PPT展示的方式教学的教师几乎是百分之百,能运用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也在逐年增长。数据显示,至今的教学活动还是离不开网络,查阅资料、直观授课、课后诊断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都是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方面。
        四、对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建议
        (一)根据目前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及应用情况,继续进行全员培训。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授课正在逐步取代旧式教学,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不分开,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元化的方式代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五感,将直授课变为丰富的视听说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课程时间,通过合理的分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消化知识,高效且节约成本。技术的进步要求我们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地掌握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是未来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有必要开展新 技术的全员培训。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培训。
        由于年龄的、学科的差异,教师掌握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在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强调因材施教,对于教师的培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对于老教师,他们有教学经验,但技术往往不强,而且学习新技术时接受能力也很差。在培训时我们就要注重基础、好接受的内容进行培训。对于新教师,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在上学期间已经掌握了一些媒体的应用,只需点拨,就可以很快进入状态,他们需要的是教学经验及如何将这些媒体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所以在培训时可以增加难度,并结合教学进行培训。
        五、结束语
        目前的教学体系要与互联网相通,学校更加重视培养教师基于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能力。够运用网络技术并利用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毋庸置疑的义务。学校在对教师培训之后,也应该组织一场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结果展示,继而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不足进行加强训练,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应该透明化,从而可以均等分配教师的培训机会,使得教育公平。形成规范后,可以将信息技术能力加入到教师的评级等重要的评价体系,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沈淑涛. 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 科教导刊, 2019, 000(034):75-76.
[2]冯立忠. 智慧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