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博才小学 300451 天津
摘要:换位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角色互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略读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换位教学应用其中,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其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正确、合理而适度的指导,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平等参与的机会,建立规范、系统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换位教学;略读课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换位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换位,泛指位置的交换,即两个人或两个不同的角色之间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谓换位教学,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即学生走上讲台,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而教师走下讲台,充任“学生”的角色。换位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而是把学生。但换位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你扮我演或我扮你演”,而应该有以下特征:
1.换位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任何教学形势下都应处在主导地位,在总体上把握整个教学活动。换位教学既有教学角色的转换,也有思维方式的转换,教师和学生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教师要比以往的传统课堂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教学智慧。
2.换位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换位教学是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换角色,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增加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在换位教学中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必须做到充分备课,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在准备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换位教学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师生换位可以弥合师生的思维差异,使略读课文教学更具有效性
师生在自身素质、能力、思维方式及收集信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容易以自身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因此,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思维偏差,导致学生学习存在障碍。要使教学更有效,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师生换位教学,学生作为“小老师”,学生会按照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理解、分析课文,查阅资料,实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或难以考虑到的问题。
2.换位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换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本身就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及搜集相关资料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有处理教学内容的主动权,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教学,而不是固守成规。
三、换位教学在略读课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发现,虽然换位教学深受师生的青睐,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换位教学理念不明确
在大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把换位教学当成一种略读课文的教学手段,而没有真正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换位教学中,有的老师虽然把课堂教学交给“小老师”,但由于个别“小老师”教学能力有限或者出现知识性错误等问题,教师立即收回课堂主动权,“小老师”重新回归学生的角色,换位教学名存实亡。
2、教师指导程度把握不到位
换位教学中,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更大自主权。但无论在任何教学形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就换位教学而言,教师的课前点拨指导和课后的建议提醒对提高“小老师”的教学能力很重要。而换位教学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容易过度指导,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易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导致教学重难点偏离,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3、学生授课机会不均等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独立承担一个略读课文教学的能力,或者有的学生在主观上畏惧讲台、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换位教学的机会只掌握在少数学习能力强、表达欲望强的学生手里。经笔者统计,本班仅有30%的学生真正走上讲台,体验过“小老师”的角色,可见,授课机会仅掌握在少数学生手里,授课机会不均等。
四、换位教学应用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改进建议
1、准确把握换位教学理论
首先,教师要对换位教学的基础理论做到准确把握,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并且还要和换位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应用到换位教学的实践中。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了解第三学段学生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使换位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最后,教师要明确换位教学的教学价值和对学生发展的真正意义,把握好“换位”的度,明确了解师生角色转换后,教师作为换位后的“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以及换位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发挥“小老师”的教学价值。
2、加强对“小老师”的指导
首先,在课前,也是“小老师”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把课文以及课堂教学的要求明确告知“小老师”,使“小老师”的备课更有针对性,并且对“小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验收,尤其是教学目标的检查。教师要即时指出备课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小老师”修改教学目标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必备的资料,以供“小老师”参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小老师”的教学行为,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把“小老师”的优缺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缺失的教学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当教学出现学生思考瓶颈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和帮助。
最后,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对“小老师”的指导仍至关重要。教师要对“小老师”课堂教学中遗漏的知识点进行即时的补充,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和听课笔记,指出“小老师”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小老师”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教学能力。
3、创设平等的授课机会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到换位教学中,争取每个人都有走上讲台,担任“小老师”的机会。因此,可以建立学习型共同体,设立小组备课、轮流讲课、集体评课制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换位教学中得到收获。
4、建立规范完整的操作程序
课前准备:第一,要明确基本要求。学生第一次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对换位教学和备课、上课、提问等方式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做出基本的要求,以供学生参考。第二,确定学习小组,实施合作学习融合机制,每组选出一名“小老师”,若干个教学助理。小组合作,集体备课、群体设计教学方案,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组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把教学方案提交给教师,教师给出修改意见,直至最后通过教师审核,确定讲课时间。换位教学:“小老师”上台讲课,教师作为班级“学生”,坐在讲台下听课,小组成员作为教学助理,辅助“小老师”完成授课,各个角色分工明确。总结研讨:要有学生点评和教师总结, “小老师”和本组成员要在一周之内写出教学后记,小组成员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冉卫国.换位教学法的探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6:27—28.
[2]胡方永.浅谈语文课堂换位教学的优势[J].课堂教学,2012,6:16-17.
[3]李敬芬.换位教学是培养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
张雪,1993.0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博才小学300451,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