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许海兵
[导读] 在新思想驱动的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小学整体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全面。
        许海兵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706)
        摘要:在新思想驱动的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小学整体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的教学科目进行课堂授课,综合实践课这一新兴的教学种类被逐渐孕育而生,且在小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作用。综合实践课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掘自身存在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更好的完善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以此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

关键字: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探讨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源泉。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从事者在对其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规划时,一定要积极的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从而进一步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继而以此使得小学生在充满生活化气息的实践课程学习中,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自己的综合核心素养。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小学实践综合课程中对生活化的融合程度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
一、在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过于局限于理论,缺乏与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十分的有限。而小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学,因此常常会在课堂出现许多新奇的想法。而这就会使得大多数的小学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的“消耗”,进而不约而同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只是对他们单纯,一味地进行教材的单方向理论教学。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长久发展下去只会使得综合实践课堂只专注于理论而忽视实际生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小学生也就越来越难以在实践的课程学习中锻炼自身联系生活的学习能力。
2、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主导全局
        小学的教学与其它阶段的教学略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的受教育主体是小学生,而小学生因为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由于生活和学习的范围比较局限,进而大多数的小学生自身并没有完全健全的是非观判断标准,也缺乏完善的思维逻辑条理。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其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置时,只是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教学全局的考量,却忽视了学生才是现今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对象。而这也就造成了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受自身的接受程度的影响难以切实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3、学习的环境过于严肃,不适合小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有着长久教育史的文化古国,所以对于教学的重视关注度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增无减。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得我国之前的教学环境一直都是一种单一死板的氛围。这也就间接造成了即使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众多的小学教学者因为受传统思维的严重干扰,在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还是会习惯性的为小学生营造一种严肃无趣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的方法探讨
1、以贴近生活的主题进行综合实践课程开展
        在当前的教学新要求中,学生本身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要群体。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他们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熟悉且贴近生活的教育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而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的课程教育。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材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废物利用”作为主题,来进行保护环境的实践教学。首先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前情导入阶段为学生进行相关废物利用的物品展示,如“废旧的卡片可以通过手工变为花朵进行装饰点缀”继而在以“你们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废物利用的行为”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再由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以便通过“废物循环使用”引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从心里树立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2、善于把教学内容引向生活,回归生活
        所谓综合实践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实践”两个字。而“实践”的主要环境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回归生活,进而使小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完《悯农》这首古诗之后,老师可以以古诗的中心思想“节约粮食”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而生活实例为小学生讲授“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回家之后完成综合实践课的“光盘行动”作业。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真正的实践当中去进一步的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内涵。
3、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所接受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无非就是日常生活和校园课堂。因此,把二者进行有机的相互结合,将会使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时的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的《校园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老师可以先通过幻灯片为学生进行有关违反校园安全行为以及其带来严重后果的图片展示。进而使小学生在生动的图片展示中,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继而老师在以理论知识对其在课堂进行疏导,并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之后为他们进行生活场景如“楼梯踩踏事件,地震来临时”的模拟演练。从而以生活化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形式的驱动之下,在小学的教学中对其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中,进一步的调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自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训玲.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
[2]康中刚.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2):175.
[3]黎超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生活化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9(30).
作者简介:许海兵,1972年5月,男,汉族,浙江宁波,本科,一级教师(小学高级),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邮编:315706,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