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浅谈初中音乐有效备课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 刘艳
[导读] 上好课是评价一名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
        刘艳
        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 570203
        内容摘要:上好课是评价一名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本文从前奏曲——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变奏曲——化繁为简 巧用教材,协奏曲——抛砖引玉  巧设问题,续曲——二次备课  提高效率等四个方面,通过大量实例,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如何抓好备课,打造精彩课堂和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音乐  教学  备课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之真谛: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对一个教师而言,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对一门学科而言,备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一堂课而言,备课是精彩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抓好备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前奏曲——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我以往备课时都会上网搜优质教案,甚至把一些教学观摩课的获奖教案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课后,却总是会向同事埋怨“上课越发没有意思,学生一点都不配合,一堂课下来,就我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不愿意去听更别提开口唱了”。
        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一种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式,经验可以借鉴,但因为学情不同,生搬硬套的只能起到反效果。所以,“备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那该如何“备学生”呢?我们应从实际学情出发,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起始能能力以及学习风格。
        “备课”要“备学生”,所“备”的内容要一定要基于他们的兴趣,并以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做为出发点,如:他们喜欢流行音乐,可以在导入环节让他们多了解流行音乐很多素材其实也是取之于古典音乐的,如《男儿当自强》高潮部分旋律取之于筝曲《步步高》,罗马尼亚摇滚组合Blaxy Girls演唱的《if you fell my love》第一段采用的就是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陶喆的《susan说》也加入了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与其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流行音乐“绝缘”,还不如让学生了解,其实古典和流行也能擦出火花,古典音乐其实也可以很“流行”。
        二、变奏曲——化繁为简 巧用教材
        教材是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是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只有立足教材、研读教材,才能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及创造。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了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有的教师则力求所谓的教学的创新及知识面的扩展与延伸,按个人喜好随意变换、增删教学内容,这些行为都是对新教材观的曲解,更是教师自身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音乐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以一个独立的音乐作品作为载体,无论是视、听、唱、奏,还是感受,想象,评价,表演的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作品展开的。从创作背景到风格特点,从曲式结构到旋律节奏等,我们不可能对一部作品中包含的所有内容都一一分析和讲解,因此我们就必须针对音乐教材中的重点、闪光点进行教学活动。怎样去寻找呢?那就是要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性”。
        如:《走近西藏》这部作品的节奏相对复杂,演唱音域也较宽,对于正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完成这部作品是相当的困难的,所以在课前,教师就应该明确这节课的目的性,是感受与体验为主,还是纠结于那一个个16分音符、一个个附点、一个个休止符的准确性中?其实这两者我都试过,以体验为主的那节课,学生抛开了束缚,唱得不甚完美但主要旋律线还是抓住了,对歌曲的整体印象也较为深刻,而后者则在我反复的打拍子,反复的逐句学唱中遭到了不少学生的“罢唱”,力求歌曲的完整性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三、协奏曲——抛砖引玉  巧设问题
        音乐课堂上,更多时候需要“抛砖引玉”,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复述手上的那亢长的教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那该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能,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然之功弥深。”可见,提问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问题设计,没有设计“好”的问题,那这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如同课异构《非洲音乐》中的片段:
        片段一:《非洲音乐》教学
        ①在欣赏“非洲舞”时,
        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舞蹈者的服装、道具、动作、音乐节奏等方面有什么特别?
        生:服装原始、动作粗犷、节奏强烈……
        师:舞蹈表现什么内容?
        生:庆祝、欢跃……
        师:主要有娱乐、宗教两类舞蹈。
        ②欣赏“非洲鼓”时,
        师:哪些时候能派上用场?
        片段二:《非洲音乐》教学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
        ①师:流行音乐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生:……
        ②师:非洲音乐的特点:(1)鼓;(2)节奏;(3)音域;(4)歌舞结合。
        片段一的提问,问题设计意图明确、细化所要关注的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回答问题也更具针对性。片段二的提问:欣赏模式以老师为中心,问题的设计超出了学生能力范畴,教师自问自答较多,学生非常被动,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给学生机会。可见,一个“好”的问题,绝不是老师牵强附会灌输的结果,一个好的问题,在一问一答间,就犹如双重协奏曲般和谐动听,扣人心弦。
        四、续曲——二次备课  提高效率
        “教育是一门永远都有遗憾的艺术”。无论如何充分的备课,都无法做到百密而无一疏。进行二次备课,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完善在教案中,是对原有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教案回头看,一方面能根据具体实际进行调整,二是能看出原有教案中的不足之处,作必要的修改,这对课堂结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益匪浅。
        二次备课并不是第一次备课的简单重复,二次备课实质上是“实践、总结、探索”的一个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次升华,通过反思寻找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搞好二次备课应做好四道算术题:
        一是加法: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如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拓展、学法的指导、习题的设计等,或通过简单的教学环节进行补充。
    二是减法:对于学生极易接受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应做适当的调整,点到即可,不必要反复强调,浪费时间不说还极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是乘法:闪光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顿悟”,它往往一闪而过,可遇而不可求。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火花”、“闪光点”,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的捕捉并将其加倍的放大,抓住生成并与课堂预设有机融合。
四是除法: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不符合班级
学情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总之,上好课也像一场战斗,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好这场战斗就必须备好课,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志樵. 教师备课的艺术 [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 郑杰斌.教师备课新动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邵清艳.备好课的教学艺术[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赵才欣、韩艳梅等.如何备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