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李苑红
[导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
        李苑红
        广东省兴宁市宁新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现在的数学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本文主要从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体验等方面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引导  探究  能力  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低年级儿童而言,这种需求尤其强烈。所以,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复习和引入的内容精心串联起来,制作成集形,音、色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上课时,我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然后用课件演示以下图形的变化:
        
        
        
        先出示一块正方形手帕,隐去图案变成正方形,再拉长正方形的一组对边成了长方形,接着沿着长方形对角切去一半,变成三角形,最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图形。这时提出疑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由此引出“角”,并提出问题:生活中哪儿见过它呢?紧接着运用课件,把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物品动态展示,然后抽象出所学的角。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主动探究角的特点,探求角的秘密。
        二、注重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探究。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极为有限,探究能力有赖于老师正确有效的指导。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只有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主动去探究。
        记得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这一课中,在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有一个孩子提出: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啊?我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他此前竖式计算时都是从高位算起?我知道,连续退位减法是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正好辨析一下。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马上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调整增加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当我微笑着问大家可不可以呢?同学间你望我,我望你,满眼不确定。我让学生利用书中例题“412-89”从高位减起试做一下,结果大家觉得:高位先算后,后面遇到需要退位时前面写的数字要改,比较麻烦。我马上问那能不能想个办法?退位后差不改动呢,通过试算后认为也很麻烦,因为减一次要同时看两位,如果下一位需要退位,要先留“1”出来,连续退位就要每次减时都要留出“1”来。所以从高位减起,不是不可以,但很麻烦。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笔算时要选择最简便、快捷的算法——从个位减起。在这一课中,我及时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指导学生探究,帮学生优化了算法,加深了对连续退位的理解。
        三、促进合作交流,使学生善于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借助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善于探究。当前社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在低年级就要对学生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使数学课堂是合作交流、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和谐课堂。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时候,我发给每个同学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和一张实验表格。让学生根据以下自学提纲的步骤认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记一记,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①折一折、量一量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②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什么?
        ④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要求学生把研究成果填在实验报告表里,小组讨论、集中汇报、交流质疑。孩子们有条不紊地测量、记录、思考,互相修正、补充,一个个俨然成了小小科研人员。这个在老师引导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善于探究,更深层次地促进了协同发展。
        四、关注成功体验,使学生乐于探究。
        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会使学生产生再次通过积极学习来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铅笔》中,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了数学问题“还剩几枝铅笔?”并且列出减法算式:15—9。我请孩子们借助小棒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孩子们各抒己见,方法如下:
        ①数数法:1根1根从15根里面减。
        ②拆减数:把9分成5和4,先用15-5=10?,再用10-4=6
③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④想加法算减法:9+( )=15,因为9+6=15,所以15-9=6
        由于学生思考角度和生活背景的差异,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对孩子们的回答,只要算理正确、合理,我在板书后都在旁边贴上一个大大的笑脸卡片。一个个笑脸是对孩子的肯定、赞许,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表扬,孩子们探究数学知识热情高涨、乐此不疲。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个理念,我注意给学生创设较大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乐于探究数学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体验,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这样,一定能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互联网资源) 标题:2019年小学数学买铅笔说课稿-金锄头文库
链接:https://www.jinchutou.com/p-99432465.html
【3】(互联网资源) 标题: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313/62422220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