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弊两方面对走班制进行的思考与评价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姜萌萌 姜苗苗
[导读]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
        姜萌萌  姜苗苗
        沈阳师范大学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一、走班制的概念理解
        走班制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而学生不固定,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的课程选择并非由学校一手安排,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爱好为导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会相应变高,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升。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和弊端。
二、走班制的优点
        1.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想课堂。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等,确定教学活动。

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方向,掌握学习进度。
        3.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学习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走班制的弊端
        1.与应试教育的教学要求相悖。"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严重地违背教育规律。
        2.容易产生盲从心理。在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下,走班制在给学生带来了选课的自由、充分的主动权的同时,也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不稳定,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任何形式的教学均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学制度应该要适应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和"育"是不能切开的,任何教育形式都要以发展学生为前提和目标,因此,不能孤立地谈教学、也不能片面地谈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