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容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小学 四川邻水 638500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将生命化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充分挖掘小学生个体生命当中存在的生命潜能,激发小学生对生命的积极性,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生命化教育进行有效阐述,并以部编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为例,对生命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化教育;渗透策略
目前很多小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采用新型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学当中组织丰富的生命化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在认知世界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生命化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化教育之间的关联性
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里面的很多文章都反映的与生命有关的内容像《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麻雀》等文章都显示了一种伟大的生命精神,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化情感。并且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包含一定的课本内容的同时还包含一定的课外知识。从生命化教育方向来看教学内容大致体现出了回归大自然、感受生命的价值、生命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这三个方面,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并且老师在教学当中还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生命化教育进行有效渗透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学科,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所具有的教学优势。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种优势,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当中所具有的生命教育的素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将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进而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影响和熏陶,让学生对大自然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进行正确认知,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意识,为小学生以后实现更高的生命教育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1]。
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给学生阐述的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炎帝的女儿女娃由于经常在海边玩耍,有一天被狂风大浪卷入海中,被无情的海水给吞没了。女娃死后化身为一只小鸟,因为小鸟发出精卫的叫声,所以被后人称为精卫鸟,它为了不让大海夺取更多无辜的生命,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子和树枝投到大海当中,坚持要把大海填平。即使面对大海的嘲讽和讥笑,它也立志哪怕花费它一生的精力和生命也要把大海填成平地。这篇文章所传述的故事生动而又震撼,主要歌颂精卫坚持不懈奉献自己的精神品质。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而且还可以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当中首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精卫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有关于精力鸟的图片,让学生对精卫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老师对课文当中的生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再引导学生对精卫鸟填海的画面进行仔细回味,对填海的难度进行特别说明。最后再结合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感受精卫鸟的生命价值以及坚持不懈奉献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大自然当中人类有生命,动植物亦有生命,各自都为了实现自己活着的价值在努力奋斗和拼搏,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2.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伟大进行真实的体验
因为生命当中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所以才显得无比伟大。只有当人们对生命进行真实感受的时候,才能显示出生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们要用心去领会生命的意义。人们对生命真实的感受包含的范围特别广泛,像人们对国家的爱国之情、对家庭的亲情,对朋友的友情和对恋人的爱情等,通过这些真实的感受,可以对生活当中存在的抽象事物和反映的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很难对生命当中所蕴含的抽象事物和精神进行深度感知[2]。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进行相关联,促进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共鸣。
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亲眼目睹在外租界国人备受洋人欺凌的事件,从而深刻理解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从此以后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表现了周恩来为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虽然能从周恩来少年所遇到的事件当中感受到一种不公平,但是并不会将这件事情与周恩来的品质相关联,此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进行积极引导,将周恩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以及人生经历进行详细介绍,并且将具体事件与品质进行相关联,突显出周恩来为国而奋斗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意识到生命的伟大,促进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在国家发展和建设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3.在教学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自然敬畏生命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认识到大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联性,进而理解生命,珍惜生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变得越来越好,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他们从一出生就感受到了温暖的生活,从未体验过以前残酷冷漠的世界[3]。所以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加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将生命化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而老师通过讲解生活当中的残酷以及大自然当中的生命精神,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因为外祖母去世心情悲痛不已,后来作者因为爸爸的一句话“时间一去不复返,要好好珍惜”,忽然让作者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并且从大自然当中的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生命现象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进而体会到时间是无尽的,但生命是有尽头的,表达出作者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思想情感。在这篇文章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积极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明白时间的珍贵,生命的伟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结语:由以上内容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将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生命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生命精神的启发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老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生命化教学理念的应用,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大自然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进行正确认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娜,郭晓燕.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 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8(29):33-34.
[2] 周筠.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 2017,34(34):70-71.
[3] 张精华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以人教版 以小学四年级教材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39-40.
作者简介:陈建容,1978年07月,女,汉族,籍贯四川邻水,大专,一级,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