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曾娟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盛行和核心素养的熏陶,教师更应侧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曾娟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第二小学  51811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盛行和核心素养的熏陶,教师更应侧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打开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而在阅读教学中,小学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朗读领悟文本深意,积极拓展学生的朗读渠道,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从而训练思维,增强语文素养。本文从阅读教学中渗入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变成一种时代的趋势,素质教学更是已深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阅读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升华,更需要教师有合适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养成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并形成相应的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上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智尚不完善,所以教师更要从意识形态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为语文学科地掌握和内化埋下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1.1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浪潮下,教师和学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人员,更应该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对事物认知的水平,才能形成良好的自制、自学和自理的能力,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终身化。而语文教师,更应该学会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角色,创造和渲染阅读氛围,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创造和思索,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
    1.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审美指的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的优美,能够对阅读文本进行鉴赏,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造和表现文本。以往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很容易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只是对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地讲解,并没有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就会让导致学生无法感知语文阅读的美,从而导致学生审美能力低下。因此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养成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关键,也是很普遍的一种方法。多读几遍文字,里面的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而张田若专家也认为阅读教学就是一遍一遍地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因为读是把单个的文本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一种再创造。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还不够,阅读习惯还没有形成,阅读的目的还不清晰,阅读技巧还没有掌握,如果教师只是把读当做一种手段来运用,那么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更应重视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在读中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领悟能力。而朗读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是教师示范浪读,学生自己读,学生一起读,分角色扮演读等。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挑选最恰当的朗读方式。如果教师自己并不擅长朗读,那么最好就不要用示范读的方式。而低学段的孩子更喜欢分角色读和比赛读,这样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二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下雪的视频,或是带领学生一起去观赏雪景,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衍生出对下雪的喜爱,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脚印,学生自然会发现狗的脚印像梅花……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画画比赛,让学生角色扮演,然后在理解中把自己的领悟带入到朗读中,自然而然就能在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可以用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感触和自己的表达。当然学生读完后,教师还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管读得好与坏,教师都应该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扬他的大胆和自信,或是表扬他的声音洪亮,或是表扬他某个词语读得好。比如,有个孩子读《伯牙鼓琴》这篇课文时,由于是文言文,所以读得很不流畅,还错了很多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表扬这个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将来肯定能成为播音员,但是如果能把个别的词读对就更好了。这样就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也助长了孩子的朗读兴趣。所以,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多朗读,还要及时肯定学生,保留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朗读的理解。
        2.2提高鉴赏与创造能力开展教学
        语文阅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体裁也是多样的。它有关于历史人物的,有写景的,有记叙某个英雄人物的,还有想象丰富的童话。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自然,感悟生活。而从题材上来看,有记叙文,有诗歌,有散文,有说明文等,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所以,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鞭策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比如,可以在阅读活动中,组织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感悟和吸收阅读作品中的精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多用“我们可以怎么样”,这样学生在平等中更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生成各种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2.3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开展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多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地教学用具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组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带着疑惑去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特别是比较难的课文,更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带领学生领悟文章内涵。当然教师的课堂评价也需要有技巧。比如,有几个学生在读到“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触动也跟着救鱼。”这部分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受到影响的还会有其他的人吗?”。这时候学生就能很快地反应过来:有更多的人来救鱼,最后鱼得救了。像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能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发散,从而起到锻炼思维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方法,同时也能体现出语文的价值。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存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38):65.
        [2]张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以江苏省泰兴市某小学六年级为例[J].亚太教育,2015(26):180-188.
        [3]杨安瑜.收处信息,质疑问难,高效阅读,合作互动:提升语文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究,2017(3):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