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刘世府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体现的是随性与恬淡,
        刘世府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银厂小学  657104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体现的是随性与恬淡,这是阅读王鼎钧先生《作文七巧》的最直接感受,由此可联想到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要传递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刻板的强制性学习,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学习自由、提升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引言:作为语文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有关提升作文教学能力的书籍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语文学习的过程即阅读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补充丰富的个人情感,同时要提炼出更加精确的作文和阅读写作技巧,不显得阅读与写作过程是那么的随性和刻板,要形成洒脱的语言内容,提供教学技巧的书籍,但是王先生却用其丰富的情感态度锤炼出作文写作的技巧,显得更加随性不刻板,形成了活泼洒脱的语言内容,让人能够浮想翩翩,不由自主将所有读后感受集结到笔尖,开始作文写作。
        一、语文学习中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散文大家王鼎钧借助灵魂和情感创作,其以后天的勤学努力,博览群书,不断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创新灵感。从名家的相关名言警句中我们分析出,人的学习技能并不是天生俱有的,天性是在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学习技能也是一样。比如在抒情类文章写作创作的过程中,应将以情感的融合为主,由事情的起源为引起的话题,借景抒情,搭建场景描述与情感抒发的桥梁,实现情景交融。年轻人是抒情文撰写的高手,能够从更为直观、丰富性的角度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形式更加符合青少年成长和学习的特点。
        在创作文体的过程中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联想到作文教学,在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引导学生靠积累阅读素材来写作,那么就会显得文章干枝落叶,毫无生机,结合日常学生亲身经历的情感,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分析,作文的内容才会生动,吸引人。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会讲自己理解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包含进文化传统、个人修养、情感态度等,这样会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在写作中收获成就感。例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写作的过程也是素材积累的过程,同样任何学科的知识都需要通过积累来实现。而作文的积累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文而积累,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感知能力、加强生活认知的关键,从而为写作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从小锻炼小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例如,为了促进小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文素材积累习惯,教师每人发放一个作文素材记录本,将每天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同时也可以以摘录的形式记载,比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的环卫工人正在辛勤的劳动,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对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进行赞美,并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环保事业贡献微薄之力的精神。这样,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和积累,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读写结合中生动与平板的辩证分析
        在教师日常评阅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生动、过于平板”等字样,作文的创作过程中描述不生动中的“描”字具有深层次的含义,也是王先生在《作文七巧》教学指导理论中所提到的,对于“描”的理论分析,其借助小姑娘拿画笔描画为例,分析出线条的细致入微,轮廓的清晰可见为“描”,阐释的是一种灵巧的、细心的用笔尖传递情感的方式。

但是,在语文作文写作实际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达到写作的“描”呢?要紧抓住描写的生动性、鲜明性,特征的明确。反思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例如对纪实作文的教学大纲要求中,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纪实作文写作要求,并充分的发挥自身想象力,构建纪实作文写作思路。从这简短的教学大纲要求中,就能分析出,纪实作文与记实作文实际是一回事,也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写纪实作文,而不是会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纪实作文当做记叙文来对待,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反差,记叙文的要求较高,是一种作文文体,讲求六要求,而纪实作文主要以真实事件为主导,进行叙述。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在无形之中就拔高了,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害怕作文写作的重要原因。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以直接教会他们,用什么比喻成为什么即可,分清喻体和本体内容,同时比喻句式更加口语化,因此在小学低年龄段的比喻句式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进行通篇大论式的教学,只要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使用比喻句式就可以了,这样便会形成一定的语言积累,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年级段的上升,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下,教师应教会学生进行仿写比喻句,在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从比喻句式中感知作者创作情感,并形成作文素材的积累。以朗读教学为主,结合上下文的描述内容,反复朗读,在朗读体验中感悟作者创作情感态度,并为仿写做好基础。
        例如,在三年级《悉尼歌剧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要求,要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巧夺天工”词语的具体含义,正确朗读与熟读,仿照比喻句式进行悉尼歌剧院的外观描写等。在描写悉尼歌剧院的外形中,将其外形比喻成了洁白的白莲,又比喻成为了扇贝。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要求按照文章中的比喻句式要求学生仿写中国的著名场馆,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合适,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白莲、扇贝等与悉尼歌剧院外形上的相似之点,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挑选出适宜难度的比喻句式进行仿写教学,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结合静态与动态比喻句式的描述特点,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联系,这样形成的品味过程就不一样了,同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关联性分析,实现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镜头感,更容易触景生情。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王先生著作所述,要首先品味情感,感悟真实创作心态,联系仿写造句,凸显出事物或者事件的特点进行作文写作教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倡导的作文写作教学理念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大纲要求,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以良好的教学情感态度感知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此外,要充分的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借助读写结合教学平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自主优化共享,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健全。
        参考文献
        [1]陈晓花.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9.
        [2]刘清英.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15.
        [3]杨柳莺.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45-146.
        [4]杨惠娟.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