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李言龙
[导读] 从这些年各个省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考察内容是越来越高,
        李言龙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  261200
        摘要:从这些年各个省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考察内容是越来越高,这也就说明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高中语文老师作为学生语文课程学习中重要的指导者,就需要灵活性地使用多样化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实现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发展视角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
引言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学科时代价值的体现,它有着丰富的内容体系和实践生成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又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高中学生的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来实现,主要包括“有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语言交流”“阅读和写作能力”“口语表达、书面表达”“陈述解释的能力”“掌握语言”“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的能力”“阅读理解”等。可见,加强语文学科教育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构成的实质内涵
        (一)语言核心素养:建构与运用
        语言是个体表达认知与情感的一种形式,它在个体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没有语言的获得,个体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就缺失了有效链接。只有建构与运用语言,才可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经过十多年的语言获得过程,已具备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但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具艺术性,这就说明高中学生在语言获得方面具有更高层次。要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还有对自我情感的诠释,甚至对语言所怀有的一种热爱之情。语言丰富生动,只有掌握语言丰富的内涵,才可灵活自如地运用。高中学生不再停留于较底层次的阅读表达以及书写,而是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要主动提升语言能力,不断学习积累,整理归类,整合运用,不断掌握语言特点及规律,生成个体的语言经验,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情感,书写人生。
        (二)思维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将以多样化的方式来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写作、阅读等。但是要想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就在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形式和方法。第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方式作为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出发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要将思维方式当做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点来看待,还要对思维方式的动态化、开放性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第二,要高度重视语文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作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工具。思维方式将是思维方式的一个体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重点是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第三,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品质。思维品质作为对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的一种检验,将是一个学生思维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所以,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使用到的思维方法将是不同的,所具有的思维品质也是不同的。
        (三)审美核心素养:鉴赏与创造
        审美是个体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个体生命活动提升的一种状态。语文在体现工具性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就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存在,进而创造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受与创造艺术美关键在于养成审美素养,通过审美体验与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还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品味,进而具有能够鉴赏美与创造美的方法与能力。

在鉴赏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获得与积累是基础,语言可以表达鉴赏美,文字可以书写创造美,如此,语文的工具性与艺术性价值就得以体现。高中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已经达到较高层次,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阅读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国学经典,掌握祖国语言与文字之美,提高表达与书写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在体认语言文字规律的同时,实现对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选择
        (一)紧扣语言建构,提高语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识字造句,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通过加强语言的建构,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借助阅读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巧妙设计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创新性和灵动性。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的培养是伴随着学生的语言运用而螺旋式上升的。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从而深入思考问题,促使精彩语文课堂的生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巧用疑问,让学生插上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对人物的未来进行合理假设,增进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审美视角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撰者精心挑选的,不仅内涵丰富,形式也很优美,大多都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审美意识、情趣的具体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意境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与感悟,真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开展综合实践,实现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指学生能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理解和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落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设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和传承文化,从而使得文化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心中。.1.经典阅读活动经典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应立足于课文,挖掘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2.生活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四大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能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做到积极思考和沟通,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姚方.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9(33):11-13.
[2]高青.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生成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6.
[3]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6-11.
[4]章桂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方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7):23-27.
[5]吴新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动态生成高中语文课堂[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