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黄翠兰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黄翠兰
        厦门市瑞景小学   福建省南安市  361009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改变,已经逐渐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转变为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理性思维。对此,教师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机,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了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外界事物,并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准确表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培养路径,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切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字、句子等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分数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效率也总是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提高了重视程度,积极尝试着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切实际[1]。例如,在当前各科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开展教学时,不能够自如地使用,基本是照搬别人的内容,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播放PPT层面上,同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的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此外,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未能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情况,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为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学目标设定过大
        新课改下,许多教师为了践行新课改要求,会将新课标中提出的新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如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教学目标,显然这些目标过于广阔和抽象,无法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设置的目标较为广阔,无法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把握,不知道如何才能落实,进而出现教学过程忽视目标的情况,课堂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的现象,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极大影响了教学效率,更别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1.点燃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
        在学生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探究欲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探究欲的驱使下,不断求知、求新,继而对各种事物产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观潮》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从文章中领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阔和观潮场面的盛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如:①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是什么?②观潮的最佳时间和最佳地点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③在观潮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效果[2]。
        2.在拓展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力
        在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敏锐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小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敏锐力,那么在理解文本内容与情感等方面会更容易一些,并且这也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高的关键要素。既然敏锐力这么重要,那么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力呢?
        首先,对课本插图内容进行拓展。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非常生动、有趣且传神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培养小学生敏锐力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惊弓之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要求学生准确描述出插图中的场景,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学生了解完画面意思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演绎,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敏锐力。
        其次,对课本留白内容进行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可以说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优秀作品。而在这些优秀作品中,有不少都有留白,假如可以引导学生对留白内容进行拓展,将会有效促进学生敏锐力的提升。例如,在《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的学习中,文本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音乐白痴”在“耳聋老人”的鼓励下,逐渐成为一名十分优秀的小提琴手。这篇文章的末尾是在妹妹揭露“耳聋老人”的真实情况后,戛然而止,留下了让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留白空间,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视角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主旨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文章感知的敏锐力。
        3.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独创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让教师感到欣喜的不是学生成绩多好,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见解。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是一样的,在写作中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阻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可以在“求异”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自身的独创性呢?
        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独创力,首先教师需要保证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示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与互相促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全面或错误的观点,对此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问题,要对学生可以进行积极思考,敢于表达予以表扬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及时纠正,为小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3]。
        在此期间,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忘记语文教育的重点与目标,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例如,在《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周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与辛勤工作的精神,继而对周总理产生敬仰与爱戴之情。但有的学生可能想要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故意从反面进行解读,扭曲周总理的伟大形象。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也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及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中,教师务必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正确看待与思考问题,也能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了解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进而客观、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晓芬.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6):43.
        [2]岳丽.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6):0361-0361.
        [3]梁春诚, 赵冰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6):148.
【作者简介】姓名:黄翠兰  出生年月:1974年2月  性别:女  籍贯:福建省南安市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从事的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习作)
课题名称:思明区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编号:Z2018X0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