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奕
(江西赣县大埠乡大埠中心小学 江西赣县 341100)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小学生盲目快读、无心随读、模糊音读等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但一味的苛刻要求或许会产生一定反向作用,对于孩子们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对知识追求的感知期,需要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与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们爱上语文朗读。本文从朗读方式、感情朗读、语音标注、朗读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提出培养小学生有效性朗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向更上一层楼迈进,教学方式、方法、内容不断革新。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上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任务里占据着关键的位置。[[[]王建民.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20.]]
一、小学生语文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盲目快读、无心随读、模糊音读等成为有效性朗读的阻碍,若将这些问题放之任之将影响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语文素养的提高。
存在盲目快读。日常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不乏存在部分孩子们漫无目的快读、唱读、甚至抢读的状况。他们不知道正确的朗读语调、停顿节奏、快慢节奏。见有同学读快,那便快读。抢在前面、加快语速,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朗读对提高语文知识能力并无太大的帮助,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忘记朗读的目的与根本对学习效率非常低。
存在无心随读。朗读过程中,部分学生有时眼看窗外,心想着他事,神情恍惚,但嘴型是和其他学生保持一致。毫无感情的朗读,他们只知道这是课堂要求,没有注意到有效性朗读对语文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帮助。其他学生读什么,也随之游读,读错了也不知晓。心不在焉的朗读是对宝贵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有效性朗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步。
存在模糊音读。对生词的掌握、发音的标准、清晰音律的掌控是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基础。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的发音模糊、咬音不准,有的则因个人习惯或地域差异而发音不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学生为了使自己蒙混过关而故意模糊音读,殊不知这是不自信表现。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看字形而读音,该单词看起来像什么音,就读什么音,这使得有许多读错的字词。
二、小学生语文朗读过程中存在的原因
以我校部分班级学生为本,进行匿名简单问卷抽样调查与日常关爱学生的谈心过程做为访谈数据。若以“对语文朗读兴趣低、经常读错、不知怎么读乱读、心不在焉随意盲读”四个因素做单项选择。存在31.35%的学生曾有过对语文朗读不感兴趣的心理,10.17%的学生在语文朗读过程中有经常读错的现象,7.13%的学生有过不明白怎么读乱读的现象,51.35%的学生有过随意盲读的现象。得出如下图所示
缺乏朗读兴趣。小学阶段对孩子们而言,喜爱的更多的是教室外的天空,家中的玩具,小伙伴们的游戏。而对于课文朗读在他们心中只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缺乏积极性。
不懂朗读技巧。学生在语文朗读的时候,时常会不知道怎么读、在哪儿停顿、如何把控语调。朗读技巧没有在语文课文朗读运用中得以体现,造成朗读水平的提升受限。
朗读形式单一。在传统朗读语文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朗读形式。即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师读生随。单一的语文朗读教学形式也是造成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效性朗读能力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小学生们对语文朗读感兴趣、爱上朗读,就需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朗读对自己的重要性。在“听、说、读、写”中,有效性朗读不仅对语感、语言表达、语言理解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是对语文学习成绩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可以用精彩泛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孩子朗读的热情。
加强学生语文感情朗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可以增强真实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将有形的文字转化成感人的声音。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将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快乐地学习,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例如,在教授某课程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视频、音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进行朗读,学生们心中浮现的画面将带动朗读的人输入一定情感。
实行对文章的语音标注策略。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重点词汇、生词、多音字等都需要日常学习过程中多留心去记忆。所以,对文章朗读可以实行语音标注策略。对重点词汇可以用升降四调进行辅助标注,对生词、多音字等的上方进行拼音标注。人的记忆大脑需要反复记忆才能记得牢固,语音语调经过反复的训练,升华成潜在的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对课文进行语音标注不仅温习了语文拼音知识,还能锻炼预习课文的好习惯。
注重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评价。小学阶段,一句“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表扬的话,有可能给予他后面强大的学习动力。一朵小红花或是一颗挂在教室里的小红心也许让这名同学永远记住是因为语文朗读赢得的表扬,这是老师给予的肯定、赞赏、表扬,学生会感到倍加珍惜,从另外一方面也会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好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等加入朗读评价当中。并且在朗读评价过后,“教师可顺势利导,邀请这位学生为大家进行朗读示范,之后教师再做整体性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朗读方面的优点与缺点,有利于学生不断调整自身朗读方法,促进朗读能力提升”[[[]王举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路探索[J].亚太教育,201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