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邱芸
[导读] 单元整体教学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所趋,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邱 芸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28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所趋,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关注单元内和跨单元不同维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应兼顾同年段前后呼应和不同年段层层递进。教师具备全局意识,注重对单元内容的内在衔接,充分考虑单元衔接的方式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作用,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整体教学;小学语文;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整体教学正在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所趋,单元整体教学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基本单位。
    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概述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就已经渗透到了各科的教学之中,这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集综合性、整体性以及有序性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将整个教学教材分为几个大的主题,并通过同一类型主题的教学,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有方向性地学习与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彻底转变了过去“一片模糊”的知识体系,让“零散”的知识更加集中与清晰可见,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教与学。单元整体教学早已运用到各大学科的教学之中,借助其整体性、有序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凸显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与完整,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培养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些尝试。
    二、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模块化的教学形式,会严重抑制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传统“单篇式”的语文教学的变革,也相应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从单元整体着手,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会更加丰富多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单元整体教学法通过以单元整体为着手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控能力,逐步建立知识的整体性结构,而这对于学生记忆和感知知识都大有裨益,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有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开的,这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单元教学和单篇教学之间是一种整合性的关系。但是,这种整体性却不只是简单地叠加和重合,相反它是一种超越。教材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对每一篇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个单元目标教学的完成,有助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助力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单元内整体教学设计环环紧扣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构建,从语文知识体系,或者说是从教材所建构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体系中,探讨与分析一节课的语文训练点在整个训练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应该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对单元教学做整体的思考,从内容和训练要素两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进而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观。统编教材中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在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中有了明确的“单元目标”,并在紧随其后的“编写意图”中对单元目标的达成具体化。教师若紧紧抓住这些变化,重视单元目标,那么对单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以下简称《语文》)二(上)第四单元中,一共包括《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表现祖国大地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的文章。课文内容选题上均以写景为主,写作方法上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可以说,相同的题材和一致的教学目标,为这个单元,单元内的整体教学提供了联系和依据。
        (二)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同年段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前后呼应
        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因此对教学“起点”的确定,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放到教科书整体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编排体系中去分析。教学的“终点”是学生通过对某种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掌握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教学目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和《语文园地七》中都出现的“部首查字法”知识点,在《语文园地二》中,教学目标为“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到《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为“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从第二单元到第七单元,其“部首查字法”的要求在不断巩固和强化中前后呼应又深入递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也是在学习和巩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不同年段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同一个语文要素,会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重复出现,我们有必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剖析一下彼此的关联与异同,厘清能力目标的递升序列,准确定位本学段、本单元的能力生长点。就比如默读要求,自二年级上册“初步学习”默读开始,学生要经历“默读思考”能力生长的多个阶段,并随着年段上升逐步提高要求。遵循儿童学习与思维发展的规律,进入中年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的策略,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静思默想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提取信息、理解含义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成长为一个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读者。
        统编教材关于“默读思考”阅读策略进阶学习一览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其目的不在于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全局意识,注重对单元内容的内在衔接,充分考虑单元衔接的方式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作用,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江萍.整体关联 问题组块 实现知能转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规划[J].小学语文教师,2019(10):25—28.
        [2]曹媛.统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科书单元训练主题教学与实施[J].小学语文,2019(11):34-38.
        [3]俞静.基于单元视域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篇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0):4.
        [4]刘晏.统编教材初中语文整体教学例谈[J].初中生世界,2019(11):38-41.
        [5]孔凡艳.聚焦核心要素 感悟舐犊之情——五上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J].小学教学设计,2019(28):46-47.
        [6]陈蔚.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6) :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