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佳
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中心校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效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突出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对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数学教师需要形成把握认识的。
第一,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立体化呈现。小学数学的知识难度虽然不高,但是也是比较理论化,再加上课本教材本身就平面化,这导致数学知识的呈现就不够立体了。学生缺乏数学知识积累,如此就会形成理解上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立体化情境,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立体化呈现。
第二,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兴趣不高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讲读式教学或板书式教学,对于学生并不能产生吸引,和学生的实际兴趣特点产生了脱节。而问题情境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构建多样化情境,从而让数学问题和学生兴趣对应起来,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兴趣。
第三,实现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容易取得效果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来讲,也需要在教学中实现理论探索和实践练习的结合。问题情境,就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理实结合环境,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学达到理实一体化的境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生活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素材是非常丰富的一类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和生活具有直接的关联,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对于数学教师来讲,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数学教学。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结合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点,从生活中选择合理的案例作为素材,然后将二者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再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就可以结合学生買零食的生活案例,构建一个算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购买几种不同的零食,支付100元后需要找回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二)以内容为依据开展高效问题情境创设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情况,也要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与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关联性。
只有充分考虑问题情境的创设价值,才能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与课标学习不相干的内容排除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之外。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情境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粘合性,这样才能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紧密粘合在一起。以“角的认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向学生们抛掷一个生活情镜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由角组成的,又存在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教具:由纸条和图钉构成的“角”,通过不断的变化,学生在观察中可以充分理解有关角、边以及角的定点等概念。
(三)设置促进学生开启思考把握好问题情境的深度
小学数学的问题情境设置根本目的在于转换学生课堂机械的思维方式,将学生的思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如果我们的轿车、公交车以及自行车上的车轮轴线不在圆心位置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们通过想象便能够意识到,车轴的轴心在圆心位置上能够认识到圆心到圆周的距离全部相等,这样轮子才能匀速向前行驶,这样汽车才能在马路上飞快的前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圆心到圆周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下面我们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一下!”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从最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积极引导学生一步步向学习的核心内容思考。
(四)积极把握好问题情境创设的尺度
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数学知识的重组和改造的过程,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创设出不超越学生知识能力限度之外的问题情境,以小学数学“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加强除法与分数的联系,要从整数除法教学中商始终保持不变的规律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面对学生演示等值分数的单位变化,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在卡片上进行涂色块或者对折等,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等值分数的教具来构建和分析分数的知识。
(五)借助游戏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生活案例之外又一个符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素材,小学生普遍也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对游戏资源进行适当的运用,这样能够让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兴趣。具体来讲,通过游戏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将游戏人物作为核心素材,通过游戏人物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另一方面,可以立足游戏场景,从某些游戏场景来构建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代入其中进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游戏素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游戏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辨别区分,选择积极健康的游戏,切勿选择网络、手机等电子游戏。
(六)设置参与较强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置参与性较强的问题情境,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和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经验。只有进入参与性较强的问题情境中,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完成数学问题的推理、概括、抽象、归纳以及综合分析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有意引导学生增强数学感知能力,例如在“角的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纸条和图钉,由学生们自己测量和制作,这样不仅能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更能有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