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马佩茹
[导读] 初中美术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马佩茹
        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
        摘要:初中美术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中考压力的影响,目前大多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精力也较为有限。而兴趣教学策略则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进而成功发展美术审美,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因此文章对兴趣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兴趣教学策略;初中美术教学;运用分析
        发展美育教学时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重要育人目标之一。初中美术能够较为系统地培养初中生的艺术修养与正确审美,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目前部分初中生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仍旧不高,兴趣教学策略的应用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 可能。
一、兴趣教学策略对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意义
        (一)增强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教学最直接的作用便是通过本身的趣味性让初中美术教学融入更多样的元素,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并进一步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审美修养的不断发展。
        (二)增强教学互动,实现高效教学
        兴趣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投入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因此就必然需要师生、生生多方的教学互动,才能让兴趣教学更好地实现。因此在多方的共通参与中,师生将共同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反过来又促进双方更积极地投入其中,让整个课堂持续地高效地运转。
二、兴趣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以兴趣为策略,以美术教学为目标
        兴趣教学只是一种策略,因此教师在应用时,仍应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并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来开展,而不是为了趣味而趣味,本末倒置反而会降低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无法充分学到有用的东西。具体的应用,应围绕美术教学内容展开,将兴趣策略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为学生眼中看似枯燥无趣的美术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赋予更丰富、鲜活、灵动的呈现形式,激发初中生表达自我、自主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的中国画学习中,教学目标主要是:
        1、让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及中国画表现要素;
        2、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具体作品;
        3、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


        由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日常多接触的是手机、电脑与网络,美术形式也多接触动漫、游戏、油画、素描等一定的现代或具有西方绘画气息的形式,因此对于中国画这种蕴含着浓厚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传统艺术形式,缺乏一定的认识基础,尤其是在意境与情感体会上。因此教师就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来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例如教师首先可先用多媒体将一些中国风的水墨动画进行播放,吸引学生观看,并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两个最喜欢的形象,用铅笔或水彩笔进行临摹。然后对比自己临摹的结果与动画中的水墨形象,尝试描述两种不同笔触绘制的对象所表现出的不同性格、脾性,在对比中教师完成对中国画基本知识的教学。
        而后在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可与学生分享一些有关中国画名家的趣味故事,例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在鲜活的故事中向学生传递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表现要素,以及一定的中国画文化渗透,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名人佳作来积累优质的鉴赏经验。
        要理解和感受画中的情感与意境,教师同样可通过视频场景、故事讲述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场景感与体验感。同时还可通过鼓励学生运用毛笔与水墨选择对象进行观察,先感受其用笔的浓淡、方圆等对作品的表现力的影响,而后运用掌握的技巧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在背景音乐、故事的衬托下进行即兴模仿或创作,通过环境与背景的渲染来实现共情,以增强学生对于作品蕴含意境与情感的体会。
        (二)开展趣味实践,培养美术兴趣
        美术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生的美术学习必然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水平的提升与审美的提高。并且通过实践能够拉近学生与艺术对象的心灵距离,增强情感熏陶,提高美术修养。同时趣味的实践也能不断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湘教版的铅笔素描教学中,最基本的素描技巧就是笔触的训练、透视、明暗的表现以及构图的设计等。学生进行单一的学习与单调的训练过于枯燥,教师应在其中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主动对素描练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进行透视的学习中,教师可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关键要素设计成图、文、音、色兼具的短视频,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语言描述中跳出来,从视听的双重途径更加三维地对三种透视进行理解,通过画面形成的记忆也将比文字的抽象记忆更加深刻,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因为透视问题导致出错的现象也将得到有效的减少。又比如在进行完整的静物素描绘画中,可鼓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素描对象,例如“水果主体”,有的学生认为苹果最简单,但有的学生喜欢画梨。而对于部分素描基本功不到位的学生,例如不会用细腻的笔触表现静物细节的问题,教师可采用针对指导、同学指导、视频参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还能避免审美疲劳导致绘画成果水平下降的问题。
结语
        兴趣教学策略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且有效的教学形式,对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有着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际意义。教师应该认清兴趣教学策略的教学辅助地位,避免喧宾夺主,还应以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方式设计,实现自然而然的融入,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孝本国.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评鉴,2017(03):152-154.
[2]胡巨校.浅谈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J].才智,2017(1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