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陈毅
[导读] 田径作为基础性运动项目之一
        陈毅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小学
        摘要:田径作为基础性运动项目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专注度较低,对于田径运动缺乏足够耐心,且当前田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兴趣倍减,影响小学田径教学的推进,亟需相关教育工作者探寻有效策略扭转当前教学困境。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当前小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以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田径根据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田赛、径赛以及全能比赛,作为学生体测和体育学科组成的基础性项目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精神体魄。但分析当前教学而言,虽然体育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但田径教学却没有随之上升,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田径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改进策略,提升田径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我要运动”转变为“我想运动”,从小树立良好的终身锻炼观。
        一、分析存在问题,找准制约田径教学因素
        1.教学过于刻板,学生兴趣偏低
        当前,部分教师对于田径教学的开展不够重视,方式过于刻板单一,大多采用演示动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缺乏创新元素,使得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在此氛围影响下,会错误的将田径教学固化在跑、跳、投掷等形式上,从而逐渐对田径训练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兴趣骤减,从而不愿意参与到田径教学中来,教学效率和效益往往不尽如人意。
        2.教学过于宽泛,学习效率不高
        学生因环境、基因等因素影响,个体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特别是运动天赋差异较大。但分析当下田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忽略了个体间的异同点,特别是田径运动,不同运动天赋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别较大,如若开展大水漫灌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存在心理落差而逐渐丧失信心,影响学习效率。
        3.评价过于单一,抑制学生想象力
        当前,田径教学的评价大多以学生的竞技能力为主要参考依据,侧重于素质教育、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核,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显然,对于充满竞技特性的田径教学是非常不适用的,这样会抑制学生个人特点的发挥,将教学拘泥于条条框框的评价体系之中。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弱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将趣味性和娱乐性穿插进田径运动中,从而构筑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探寻改进策略,找准优化田径教学良方
        1.变革教学方式,让田径运动更具创新性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兴趣和课程推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颇具严肃性和枯燥性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的热情,诱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优化田径教学实效。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田径的学科特点,不断变革教学方式,从而让田径运动更具创新性,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田径运动教学。
        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教学时,我便结合“触摸圆锥折返跑”的运动小游戏开展教学。

上课伊始,将两个圆锥分别放在相距50米的起点和终点,并向学生讲解短跑时的动作要领;之后向学生讲解游戏的规则:要求学生在起点处触摸圆锥后折返跑5次,进行竞速赛,最快完成折返跑并触摸圆锥者获胜;最后,让学生按五列排好进行比赛,每次比赛最先完成的晋级下一轮,以此类推,直到决出短跑能手和动作技术标兵,由于是个人竞速赛,学生的兴趣立马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短跑训练中来。
        由此可知,通过变革以往动作讲解和知识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将小游戏融入到田径训练中,可以增强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田径训练中来并掌握相关动作技术要领,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2.注重分层教学,让田径运动更具全面性
        学生间的运动天赋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个体间的运动基础参差不齐,制约着田径运动的有效开展。而当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个体间的差异不够重视,沿用以往统一教学的模式,出现学生“不够吃”和“吃不够”的两极状况。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学生间的差异,科学采取分层教学,根据不同运动天赋、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全面性。
        比如:在进行跳高练习期间,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各异,对于跳高的高度可承受范围差异较大,因而,我便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运动素质较低的学生,适当降低杆的高度,让他们以掌握跳高技术要点为主;而对于运动能力较强、兴致较高的学生,适当提升高度,增强挑战性,要求他们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要确保跳高过程中的动作规范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兼顾他们的自信心,整个训练过程推进相比以往更为流畅。
        由此可知,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田径训练时,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科学利用分层教学,是突破当前学生田径学习效益不高困境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确保田径活动开展的全面性,让学生在学习和身心发展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健全评价体系,让田径运动更具科学性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往往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一套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定相应评价机制时,可以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确保评价更具多元性,更具科学性,有效弱化因学生运动天赋造成的个体差异性,从而营造出一个公平的评价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得到准确评价的同时,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掌握准确的动作要领,从而更好的诱发学生对于田径的喜爱之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体育素养越发显得重要,特别是田径教学,作为小学体育组成的基础项目之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变革自身教学方式,科学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不断健全评价体系,从而让田径教学更具创新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享受田径运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和身心都能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田径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许旭平.试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训练的作用[J].田径,2020(10):14-15.
        [2]夏静.快乐体育,魅力田径——小学田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田径,2020(01):61-63.
        [3]何桂冰.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市桥北城小学田径课堂的经验总结[J].新智慧,2019(18):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