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豪
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8409
摘要:美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理解人文气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学美术课程作为教育的初级载体,这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因而,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培养,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思想与情感体验,进而逐步实现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与创造。本文从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措施上进行展开,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 言
对美术教学而言,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更多地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解读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这两方面来制定审美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为深入的美术认知,在成长中使心灵获得艺术美的熏陶,陶冶出良好的性情。但是,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少全面而客观的见解,导致整体的教学方式出现趋同化的倾向,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对此,一份行之有效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案具有极高的必要性,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班级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独立思考与理解个人对美的定义,并以审美能力为基础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其他能力,以此来逐步实现教育的美化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智慧水平。
1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
以往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常常都是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美术课本,然后跟随美术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上并没有开展一些趣味教学活动,也没有使用其他的教学手段。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课本,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堂失去了学习兴趣,并且一些教师由于备课任务重、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等理由,并没有对新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了解,导致自身的教学课堂效率越来越低,学生在课上不能快速地学习基本知识,并且对教师语言叙述的知识点不能够清晰、全面地进行吸收。单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美术课堂的优化提升,并且不利于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学生无法对美术作品有确切的定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也会感到极大的教学压力。
1.2 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担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作为课堂中的客体,常常得不到教师为其设立的交流互动环节,在课上只是一味地进行听讲。一些教师为了维持美术课堂的秩序,常常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对美术知识存在疑问时,由于严肃古板的课堂气氛,他们不敢向教师进行反馈,他们认为自己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较远,同样教师在讲解美术知识时,一些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地方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地指出,很多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提出意见的机会,导致学生慢慢对美术鉴赏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优秀的美术作品。
2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课程目标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般只是注重绘画技巧的讲解和传授。在这样教学理念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虽然绘画理论性知识学的很好,但是其审美能力比较差。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点逐渐的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者,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其次,教师要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不断的强化,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理解美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教师还需要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总而言之,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其自身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美术教学,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美丽的天空”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先不讲述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大脑中对天空的印象,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天空,然后教师再逐步的引导学生对天空进行绘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逐渐的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世界万物的变化,增加学生对美术这一门课程的认同感。
2.2 借助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优秀的教学技术被创设,并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其中,现代教学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呈现,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为学生引入更多的美术鉴赏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美术作品鉴赏,以及审美能力培养的美术教学板块过程时,可以先在互联网上为学生寻找一些,如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罗中立的《父亲》等不同类型的优秀美术作品图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投影呈现,并且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多媒体投影设备上的美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一些美术绘画技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探索性鉴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的形式,对自己刚才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教师通过借助现代教学科技进行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对美术学科及作品的了解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3 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不能全面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将美术知识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时较为困难,教师应该将美术知识中的生活元素为学生进行细致的体现,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认识美术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比如在《风筝的魅力》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在操场中使用风筝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操场中亲身参与放风筝,观察风筝的步骤,学生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活动,能够对风筝这一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放风筝这一活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欣赏其他关于风筝的美术作品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对该类美术作品能够有自主的审美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审美能力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美术所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慢慢地为学生进渗透审美教育,并且通过借助现代科技设备辅助教学,适当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美术情景,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美的审析、鉴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J].赵中南.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2]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李晓蕾.现代交际.2016(19)
[3]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强娜,孙立志.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