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男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小学 250301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随着人们民族意识的苏醒,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以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传统文化在其教材中的体现,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教材体现 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只是为了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核心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借助语文教材内容,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为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一、传统文化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一)传统文化在生字中的体现
五年级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保留了以往教材中在课文中穿插生字词的形式,将生字词置于课文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在合适的语境中来领悟汉字的具体含义。而汉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了解更多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体现
五年级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囊括了《山居秋暝》《长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词内容,作为古人文化、思想、情感的载体,古诗词中都带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启发,让学生更好的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领会古人在用词表达方面的造诣。
(三)传统文化在文章内涵中的体现
可爱、善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课文都是经过诸多教育学家精心挑选的,其内涵中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好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领悟其中所表达的美好个人品质,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如《将相和》中廉颇的知错能改和蔺相如的忠君爱国等等。
二、传统文化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
(一)诵读经典,培养语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将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熟记于心。而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主要是在一些古文化经典作品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朗朗上口的《传统节日》《古对今》等古诗、对子歌等,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感。此外,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领略古人对比喻、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体现出的艺术性,同时加强学生的识字、阅读和理解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第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真切的参与其中,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刺激学生的爱国情怀,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中华传统节日”“传统知识文化竞赛”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中,通过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等形式,更深层次的接触传统文化,同时竞赛的活动形式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
(三)导入背景,体悟精神
传统文化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除了一些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直接感知到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些隐藏在文章内部,需要学生深入挖掘才能够感知的隐性传统文化。在讲解课文时进行背景导入,就是教师体现“隐性”传统文化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有一个更准确地认知,另一方面则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本背后所隐藏传统文化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的时候,由于革命动荡的年代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学生对当时作者的心境无法感同身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真切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为此,教师可以开展教学之前,先向学生普及作者梁启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向学生讲述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结合一些历史纪录片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动荡的社会和紧张的局势,进而与作者一样生出报效祖国的心声与宏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除此之外,在五年级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与孝悌、善良、仁爱、自强等思想素养相关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鉴赏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还可以在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非常深厚,内容也非常丰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为学生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自信,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贺可丽.传统文化在五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及其教学策略[J].科幻画报,2020(10):152-153.
[2]司玉磊.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38.
[3]陈芯.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甘永艳.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