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衔接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永峰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永峰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掌握古文学习技巧,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以此为后续的文言文教学提供有力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衔接;文言文
引言: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知识领域也会出现跨度,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衔接,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制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一、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确立衔接教学方向
(一)深度探究课程要求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六年级的学生需要背诵80篇优秀诗文;能够在诵读过程中加强对诗文节奏与情感的掌握。以此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保障,使学生能够在古诗文学习中实现审美情趣与素养的完善。现代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展开对比,在掌握本学段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了解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加强对两者之间联系的深化探究。小学低学段所学习的古诗文以绝句为主,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流畅阅读和背诵;高学段的古诗文教学任务重涵盖了对学生赏析理解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古诗文中的感情基调;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则是以展现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感悟。基于这种课程要求与教学任务指导,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衔接阶段的重点与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得到提升。
(二)结合课程理念,明确衔接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强化文化感染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从而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品格的完善。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与语文教学特点,对学生的差异性展开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是合作探究,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关注,掌握衔接教学角度
(一)充分分析学生心理变化
        小学到初中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育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性格与情感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温和,以包容和理解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而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教师会以较为严格的态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教师在进行衔接教学时需要加强对该情况的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初中阶段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但到了初中阶段如果学生不能自律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与初中相比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开展衔接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掌握,在教学中给予梳理和指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效保障。


(二)根据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开展针对性衔接教学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上仍有几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内容深度变化,小学的学习内容有趣简单,多是绝句,易诵易记,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而初中重视赏析、品味,难度大,易形成挫败感。第二,缺乏基础知识,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与文言文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问题,通常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第三,课程多,学习要求高,学习容量大,此外考试、作业容量变大,不断向课外延伸,考察古诗词的要求书写完全正确,这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实现的。
        基于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深化认知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古诗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流畅诵读古代诗词和简单的对文言文大意进行分析,重点考查内容为学生的记诵积累,使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与教材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教师需要适度调节句法、词法方面的知识教学,原因在于该部分内容不在教学大纲考核范围内,仅进行适度拓展教学即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量,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盲目拔高教学的弊端。
三、运用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衔接教学时效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诗词学习通常遵循:懂诗题—知诗人—释诗句,悟主旨—反复读—感悟提升程序。古诗词韵律美源于平仄搭配、节奏停连,读起来激情四溢、抑扬顿挫。要重视训练学生诵读技巧的训练。划分语意比划分音节更有利于领悟情感。五言诗朗读节奏为“二/三”2音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七言诗为“四/三”2音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而重读是能够体现出作者内心感情以及主旨的关键词,在语调上要重视把握节奏缓急升降,在情感上要重视把握是凄清悲凉还是昂扬激越,恬淡自然还是深沉悲愤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进行探究。探寻同一诗人的不同感情、风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阅读;探寻同一时代作品的不同精神,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比较阅读;探寻同一题材的不同写作技巧,《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芙蓉楼送辛渐》等比较阅读。深层次探究能更好的品鉴诗风情怀与意境情感。
(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教学的兴趣
        张载说过:“学至于乐,则不自己,故进也。”教学关键就在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在于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六年级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过渡期的心理特点,适当使用一些初中教学方法,不断渗透初中教学方法、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我们尝试创设有趣、新颖的情境展开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浓厚书香校园的氛围。
结语:小学阶段的诗文教学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存在极强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增强教学手段的连贯性,强化知识的迁移与学生古文知识的丰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后续的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周一鑫. 以实际教学为例浅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2):P.142-142.
[2]乔海霞.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9(9).
[3]郑评评. 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探析[J]. 课外语文, 2019(13):104-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