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孙波兰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
        孙波兰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中辐院学校    山西 阳高   030006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面更是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的重点探索目标,本文着重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数学教育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数学;有效性分析
引言: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以及领悟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不断针对这些方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新关系推动学生学习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且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快速,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因此在思想行为方面表现的较为叛逆,而且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教师的教育也不能很好被学生接受,这才导致了教学有效性较低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的效果:
        首先改变“以量提质”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一般在教学的时候会盲目提升“量”,并且想用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进行学生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手段应该尽快进行舍弃,在教学的时候,重视质而并非重视量,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例如在学习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时候,需要学生对以往学习的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这样才能够对图形位置关系进行求证或者证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找出其中关键的问题节点,例如在题目所给的图形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且根据其中的已知条件,对图形进行判定,进而判定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利用相关的公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而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对于这方面问题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节约出大量的时间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用大量的题目消耗学生的精力和激情,进而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从而保证课堂的效率。
        其次就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对知识进行运用,不仅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特别需要重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嵌入这些理念,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能力,能够对不等式进行运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自主探索出的结果要比教师灌输更加直观,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相比老师灌输更加牢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探究小组,最好是用一些引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升。

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仔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就是加强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每一节数学新授课中,都要明确“为什么学”,数学在初中的定位是--学生的工具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对这方面的运用非常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发掘,并且大致找出其中采用这样形状的原因,这些例子中都是蕴含大量的数学知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学生自然能够更好发挥出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随着学生这些素质的培养,学生自足探索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都会受到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师把握数学核心素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已经不能再“满堂灌”了,但有些教师曲解成为觉得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完全不讲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从而更好融入当前的教学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首先就是有效备课,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最大程度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如此,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例如在三角形的学习中,遵循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过程,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到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教学更有体系感,而且是螺旋式上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有效记忆,加强了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理解。
        其次就是对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取代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主动性的问题,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主动让学生学习,而现在的教学中,这样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了,而要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多采用对问题的引导方式,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的教学设备方面也非常先进和完善,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及多媒体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制定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在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引导功能,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一旦学生陷入困难,这个时候教师不需要直接对学生公布答案,而是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串联,进而解决当前的问题,当学生这样做之后遇到瓶颈,就说明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这个时候适时引入新的知识,是最佳的时间,这时候也是学生心理方面对于新知识最渴望的时间,从而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效果。
        最后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数学知识,对学生的问题可以有效解答,教师知识储备越多,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越高,可以利用这方面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而且教师也需要时刻了解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与时俱进,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符合新课标的部分进行改善,让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必须从教师以及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教学的效率自然也能够提升,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53.
[2]潘溶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20(12):44.
作者简介:孙波兰  女 1974.6 汉籍贯:山西 阳高 大学本科 初中数学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