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露露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
摘要: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会经常应用到数学的计算知识,因此需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随着传统教学模式向着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普及与应用也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为了更好的掌握数学教学的发展轨迹,教师需要深化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思考,以此完善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思考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都在发生变化,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深度探究与思考,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作出有效的优化指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数与计算的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
一、科学运用计算方法
长期的数学教育发展当中往往更加注重笔算教学,国内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国外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现代化计算工具的广泛应用,笔算教学的重要性也在逐渐下降。现代化教学理念倡导适度的减少笔算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但笔算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内容,还是要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将传统的题海练习转变为强化学生的算理理解和掌握。根据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落实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不仅对复杂困难的计算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优化,学生对于算理的掌握水平也明显上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具体应用策略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低学段学生进行具象化的实践讲解,使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可以利用小棒教具进行不同数量的合并,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含义;然后多组相同数目的小棒进行摆放,使学生了解到乘法是对加法的优化算法。
第二,利用直观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笔算算理。例如在进行除法教学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可以通过书写除法竖式与小棒摆放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强化学生认知,加深理解和掌握。
第三,开展笔算前对学生进行口算教学。结合小学生计算习惯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口算教学,并且将口算教学内容放置在笔算之前,为学生的笔算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授乘法时,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具有口算基础后能够更好的理解后续学习中笔算知识。
第四,对于高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既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例如进行五六年级三位数乘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两位数乘法的知识尝试拓展练习,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五,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计算习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效率进而实现计算能力的增强。
二、强化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是指不利用外界的工具,在脑海中或是利用语言进行计算,对于简单的习题来说能够快速的计算出结果。
口算作为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开展笔算与估算教学的基础性保障,当学生掌握了熟练的口算能力后才可以更好的提升笔算与估算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口算基础,那么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空谈。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加以深化认知,认识到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开展数学知识教授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以口算能力培养作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保障。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中需要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秀经验,《九义大纲》中也倡导“适当加强中、高年级的口算”,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口算能力培养,使其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四则运算。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口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低年级有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中年级安排了一些作为笔算基础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的口算;高年级在习题中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算能力。
(2)注意经常性的口算练习。注意在每一个练习中都带着练习前面学过的口算,每一册教科书的后面都附有口算卡片,并且每一册教学参考书都对本学期的口算提出分阶段要求,使口算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注意口算算理的教学。口算例题都注意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
(4)合理安排口算。义务教材把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而一些较难的但又不是最基本的口算,则放在笔算之后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只教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如27+6,27+30,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笔算之前,只教学口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掌握要困难些,所以一年级先教笔算,二年级再进一步要求会口算。这样使学生既能学好笔算,又能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孩子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对错误的反思时,往往是一句简单的“计算错误”,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的错误,我会进一步让学生寻找计算错误的原因。例如,是口诀背错了,乘法看成了除法,或运算顺序错了等等。一定要让学生找出具体的错误所在。许多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恍然大悟,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错误,要问问为什么;正确,也要问问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在课堂上练习下面这道题时:有一个学生计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再追问,为什么算得又对又快?学生说:我都是口算的,比如3000×,我先算3000÷15=200,再想19份比15份多4份,又用200×4=800,800+3000=3800……原来,这个学生利用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进行了巧妙的计算。一番话也让其他学生受益匪浅。在什么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承接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需要在该阶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深度化的数学知识学习。小学教师应当加强对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数与计算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山西教育(教学), 2018(3):54-55.
[2]胡宝凯.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8(16):77-77.
[3]王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 中华少年,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