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李瑞芳
[导读]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李瑞芳
        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476700
        摘要: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数学中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转化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独立思考上的。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引言
        数学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给想象力与创造力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具有不可言喻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是现如今摆在小学数学教师眼前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实施对象。新课改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教学任务。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原创性、敏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其实也是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上。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也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思考下更为深入地探索数学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今后数学的综合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改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一些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案单一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下,一部分数学老师受其影响较为严重,在新课改的洗礼下,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过于单一和老套,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了,也没有顺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最终导致了实际教学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整个数学教学氛围得不到有效的调节,从而严重阻碍新课改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顺利实施,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育和强化。
        (二)情感教育缺失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教师应关注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书本的死知识转变为灵活生动的场景化知识。这样一方面贴近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本来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数学是一门富含情感内涵和较强融合力的学科。教师应拓展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然而,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解的是数学知识,没有将其与情感场景结合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被限制
        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进程中占领一席之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实际上,小学生思维模式不健全,无法在数学活动中集中学习专注力,并且其自主学习性也不足,对于数学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也无法深入地思考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改进程中培育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由于自身情况的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的情况,或者对于教材中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到位等情况。

如果出现以上情形就会严重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基础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并强调课后复习和预习的作用以及课后指导的意义。对于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运用与之呼应的教学手段。譬如,教师在讲授“长度单位换算”的内容时,一些学生对于换算原则和规律认识不足,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随后可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将知识掌握牢靠的学生与接受程度较差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教师可给出一个学习主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数学换算问题。如此一来,知识掌握得牢固的学生能够深化对已学知识的认识,而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渐渐理解换算知识,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借助自主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其一是探索和发现。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都会给学生以实际习题为例,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最终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其二是猜想和实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猜想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眼界,并且增加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不光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其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积极开展转化训练
        当学生形成一定思维的时候,此时教师要为学生开展有效的转化训练,实现对学生惯性思维的转变,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加法与减法之间具有逆运算的关系,同时乘法与除法也是逆运算。加法与乘法之间具有能够相互转换的关系。当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时候,此时就可以利用乘法替代加法。同时,乘法也能够转化成为加法,四则运算中具有内部转化的关系。例如,125要减掉多少个5才能够得0?这道数学题中学生就需要运用转化思维去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去思考这一问题,这样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加简便。当学生建立转化思维的时候,此时学生也能够从综合的角度来思考与看待问题,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内容,并且也会对学生求异的思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将生活融入教学
        对于知识的学习,就是使学生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充分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生活中所出现的场景,把自己的教学与生活中的实事进行结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充分掌握所学的内容与知识。将生活融入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应该是每时每刻的。对于新课改要求的小学生的素质,必须将生活融入教学当中,这样可以充分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室中的物资,如本子、课本、文具等,统一由老师进行定价,然后对物品进行打折销售,由买卖双方进行计算,看结果是否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简单有趣,实则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的应用与内容,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结束语
        不论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改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活动,逐步丰富实际课堂,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艺玲.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尝试[J].新课程,2020(16):200.
[2]王怡.小学数学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45):29.
[3]刘秀艳.小学数学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祖国,2018(11):203.
[4]龚开旗.浅谈小学数学课上“创新精神”培育[J].新课程(上),2017(03):155.
[5]李翔成.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