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特殊教育学校 256200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步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也是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关键,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针对特殊学校中的聋生,学习数学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浓厚。怎样结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生;初中数学
文章从当前初中阶段聋生学习的情况以及状态着手,对特殊教育中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阶段,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聋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问题
特殊学校中的聋生数量非常多,因为语言和智力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手语和视觉接受外界的信息,但是,数学又是一门抽象类的课程,如果只靠视觉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
(一)学生的差异大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设置中,一般都是小班授课,人数不会大于12人。主要是方便教师管理聋生,充分根据聋生的特征对聋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然而,在班级中的聋生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跨度在六七岁的班级非常多。这样的班级聋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再因为学生的听力存在障碍,思维活动与普通儿童又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丰富的学习经验,理解能力和表达素养也非常低。但是数学学习,对聋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聋生存在思维定势就不能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二)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聋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里上,聋生的发展能力都存在差异。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素养。聋生因为听力方面存在障碍,因此学习效果也比较差。长时间下去,学生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存在厌烦的学习心态。而且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依赖思维定势,总是运用固定的思维解决问题,这样主动探究的能力就比较弱。
二、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初中数学教学
充分考量聋生的认识水平,在初中数学的知识讲授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聋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厌烦和自卑心理,主要是因为生理方面的畏惧,这对学习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问题着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上课前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对数学知识有初步了解,减少在课程中的畏惧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差也会产生自卑,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及时挖掘学生的又是,运用口头表扬的形式鼓励学生进步。
并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充分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发自真心与学生进行交谈,并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找到解决他们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属于直观教学的形式。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语言,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其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以及游戏引入的形式创设情境。优化课程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教师运用故事或者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概率》这部分的知识时,可以在上课前备好骰子,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借助玩骰子的游戏掷点数。学生借助视觉感官可以直观观察骰子上面的点数,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在多次实验中,骰子上面的点数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学生能够意识到概率是随机的以及时间发生的概率。借助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课程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作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知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作图,再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比如三角形的“底”是相对的,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本质,而并不是三角形的下方都是底。学生还可以借助折纸体验的形式学习对称图形。教师运用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可视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三)将学生科学分层
在特殊教育的班级中,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学生科学分层,实施针对性教学。比如,在学生了解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会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一种等腰三角形。但是一些学生了解平形四边形有四条边,但是不了解它的对边相等性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学习的不足,再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对学生分层,并不会教给学生不同的数学知识,应该保持“进度一致,分层施教”的原则。比如,针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朝着最近发展区发展。
(四)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三视图的知识时,因为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不同的图形样式,聋生很难在视觉上发觉这三种视图的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多个正方体重叠摆放的三视图的练习中,学生就可以运用折纸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正方体,先在纸上面画出图形,然后用剪刀裁剪,在图形上标上记号,还可以运用橡皮、字典等工具代替,动手操作,观察三视图。
结语:文章主要是从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学习现状以及学习状态着手,就聋生教学问题进行探究。聋生是指听力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这使得数学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学习兴趣弱,会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特殊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形象讲授数学知识;将学生科学分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激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亚丽. 聋校初中数学个别化教学初探[J]. 现代特殊教育,2016(13):44-45.
[2]林晓珊. 关于初中聋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思考[J]. 现代特殊教育,2015(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