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乌琼
[导读]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具有极强的学术性
        乌琼  
        辽宁省凌源市回民小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具有极强的学术性,经常会出现大段的公式推导与长篇的演算。而所有这些都会使这门科学变得枯燥乏味,给我们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利用艺术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吸引受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艺术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具有极强的学术性,经常会出现大段的公式推导与长篇的演算。而所有这些都会使这门科学变得枯燥乏味,给我们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利用艺术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吸引受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堂教学质量。
?一、导语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开始要说的话称为开场白,即课堂的导语。导语是教学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新颖有趣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从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做到自然贴切,不能按一定的模式死搬硬套,也不能不看需要和效果单纯追求形式。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而设计导语。这里介绍几种导语的设计:
        1.承上启下式。课与课之间都有过渡的过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上课时就要注意承上启下,总结上节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不让学生感到突然。
        2.设疑悬念型。教师可在授课前故意设置疑点,造成悬念,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教师创造的课堂情境之中。如“比的意义”是小学生比较陌生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可先向学生发问:“同学们爱看公安人员破案的电影吗?公安人员在破案时为什么总要寻找和测量罪犯的脚印呢?他们根据罪犯脚印的长短为什么能推断罪犯的身高体重呢?”然后老师板书出7:1,接着讲:这是人们的身高和脚印长的比,根据这个比,由脚长可以推断出身高。什么是比呢?下面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这令学生莫明其妙而急欲解答的悬念吸引住了学生,引导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教师创造的课堂情境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游戏导入型。即以游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四步解答应用题,可以通过“接龙”游戏导入新课,即教师出示条件,学生提出问题,不进行解答,使应用题越编越复杂,直至例题为止。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提问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在新旧知识发生冲突时,此时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情绪活跃,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3.提问的深广度要适中。
所提的问题既不要太难或太易,也不要过大或过小。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摸不着边际,无从回答;问题太易,不值得学生回答,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次提问,注重提问的质量,要做到深浅适度、恰到好处。???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
课堂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如一个身姿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这样说:“这里还有一个条件,藏了起来,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生动的字调动起来了,都想自己找出来。
又如在讲《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先问:“小朋友们去商店买过学习用品吗?”一句话就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因为买学习用品和他们的生活太贴近了。接着又问;“圆珠笔1.5元,而标价却是1.50元,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既诱人又亲切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教师在讲《小数乘小数》时,出示式题:0.86×1.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的艺术
精心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应该“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一些小小的游戏则能起到调控课堂气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既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到知识,又能寓教于乐。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上节课老师对你们的承诺吗?老师已经把礼物带来了,就放在这个箱子里,想得到它吗?想得到礼物可没那么容易,要先破解箱子上的5个密码。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摸球游戏来破解密码。”破解密码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再如《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找兄弟”的游戏,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继续问:“比我大一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把练习题设计在一棵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里。让小组同学一起去摘苹果,答对了就可以摘,看哪个组摘得多。在活动中,同学们既对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待于我们去大胆探索与尝试,有待于不断的发现、运用和创新。做到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