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王煦博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也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重要意义
        王煦博
        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也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重要意义,学好数学是每一位初中生的愿景,但是传统教学过于枯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于单方面的知识输送,学生只能跟着听课、做笔记,没有过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趣味性教学。想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游戏,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多次实验,提高学生参与感、丰富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只有做好上述几点,初中数学教学才会越来越有趣味性,学生才会爱上初中数学。基于此,本文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单方面的知识输送,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记笔记,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发生改变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元素,增强趣味性教育,让课堂教学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加入趣味性教学后,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也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控好趣味和学习之间的比例和节奏,不能失去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意义,保证课堂能够轻松、有效地开展。这也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分辨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观察、发现、分析生活中的小事,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老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创设与课本知识相符的娱乐情境或真实情景,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这种方法还能让学生持续维持对初中数学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例如,在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案》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和规律,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固定钟表的螺丝钉全都坏了,只剩下一颗可以继续使用,由于螺丝钉数量不足,导致钟表无法被固定,只能在墙上不停的旋转,其实这种有规律的旋转就是课本知识中的图形旋转。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加速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生活小事,学生也会自动联想到数学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代入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入游戏,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尽量避免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例如,在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5角和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角和角的相关概念,并且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和大小,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教师可以把角的知识转换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嘴巴张开大的鱼可以吃掉嘴巴张开小的鱼,嘴巴张开小的鱼不小心碰到嘴巴张开大的鱼,也会被吃掉。在这个游戏中,其实嘴巴张开的弧度就是角的大小,教师想通过游戏传输给学生的知识点,就是认识角的大小。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师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
        三、多次实验,提高学生参与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活动主体,因此要和学生成为一体,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知识,真实的进行操作、练习,并且和生活实际情况联系到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已学知识融会贯通,越来越精简,还能提升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自身数学素养。
        例如,在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中,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计算出一定的概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做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检验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最终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学生经过思考和研究得出的结果,会比学生直接学习课本内容更加有效果。在多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分辨能力、总结能力等,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丰富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把声音、颜色、形状等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图像、影像、音像、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课本内容过于抽象很有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点转换为浅显易懂的具象。
        例如,在冀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中,由于整节课程内容比较数据化,需要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PPT中制作统计图,通过图形、色彩的变化,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学习课本内容【3】。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很多章节中,它不仅能把抽象知识具象化,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
        结语
        不难看出,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心理特点等,能够因地制宜,做到从初中生学习出发,最终再回归到初中生学习。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尺度,一切趣味性教学都是为了辅助课本知识、提升学生初中数学水平,如果一味追求趣味性,为了趣味性而趣味性,那么对初中数学教学没有实质性作用,也无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寻找新颖、科学、高效、多元的趣味性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对学习初中数学的热情和信心,预防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陶平.教学中构建数学趣味课  提倡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1.
        【2】蒋明水.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24):80.
        【3】周盛平.例谈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