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昌涛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对探究课堂进行构建,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张昌涛
                        
        山东省临邑县恒源小学  251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对探究课堂进行构建,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教授给学生各种数学知识,创新各种数学教育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或者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数学知识,以实现对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探究课堂;构建;具体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目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突破这些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知识的传输主要靠教师讲解和描述,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一部分的知识理论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有一些知识只靠口语去描述在实践中是非常困难的。单单依靠教师语言描述,很多知识只能靠想象来理解,并且,这种机械般的学习和教学,亦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便可一目了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探究形式
        教师要构建数学探究课堂,就需要让学生可以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就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资源。或者,教师可将各种教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并制作成视频,促使抽象复杂的东西直观化、简单化。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开自主探究,以促进个人思维的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当下,教师仅会教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补充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和见解,使自己了解到更多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利用其可以方便教学,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了解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自己查阅知识,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也随处可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探究课堂,不能总是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结合各种教学课件,让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微课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比较短小精湛。教师可以把数学要学习的内容制作成为微视频,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视频完成课前知识的自学。因为,这种形式比较新颖,而且是动画视频的方式呈现。所以,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预习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微课练习,通过练习考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能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也能让接下来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一课时,可以通过微课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几种场景:10月份,学校小卖部亏了500元;今天零下10摄氏度。通过微课让学生预习,提前学习负数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简单了解负数的读法。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自己写出负数。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去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变得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学生更能明白所学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探究方法,实现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保证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时,为了进一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动漫课件:小猴子家的椰子成熟了,小猴子每天在家忙着摘椰子都没有时间和小朋友玩耍。为了能够和小猴子玩耍,小猴子的好朋友大象、小白兔、长颈鹿决定去帮忙摘椰子。忙活了一上午,大象摘了33个,小白兔摘了26个,长颈鹿摘了28个。吃午饭时候,猴妈妈一边给猴子的小伙伴们盛饭一边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平均每人摘了29个椰子。”听了猴妈妈的话,小伙伴们疑惑地说:“我们摘的并不是29个呀!”“傻孩子,平均数就是你们每人摘的椰子数量相加,然后再平均分给你们,让你们每人的数量相等。”听了猴妈妈的话,小伙伴们更加疑惑了,便追着猴妈妈问:“那平均数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平时应该怎么计算平均数呢?”课件看到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课堂知识,共同解决小伙伴们的问题。这个动漫课件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趣味性,让学生在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理推动下,以高度集中的状态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课堂知识的深度探究与学习,以此保证学生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推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创设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将各种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转变,促使学生深入进行学习和探究,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2]李妙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192-197.
[3]朱翠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237-241.
[4]陈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6):89-91.
[5]刘晓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2):381-382+3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