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王祯 李建刚 边晓明
石家庄市绿洲小学,050000;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050000;
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100044;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050000;
摘要:众所周知,体育是全面提高国家质量和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感情,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还能在提高艰苦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素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锻炼;发展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迅速,但仍然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经常压迫体育课时间,占用体育场地,很多学校不能保证学生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体育落后发展的结果是学生体力水平不高,营养摄取和消费不均衡,肥胖学生比例提高,近视和癌症非欧比亚比例高,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比例提高,学生费力,合作能力下降,因此,通过素质教育指导学校教育整体工作,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步伐势在必行。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学校来选择,其中选择的条件如下:1)学校具备开展学校体育的一定实验条件和研究能力;2)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愿意承担实验的任务和要求;3)实验学校具有代表性。根据有关教育部门的推荐,在河北选择了21所实验学校,并于2019年11月开始工作。实验期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
2、研究方法:
2.1方法:
在选择学校的基础上,由各实验学校选定实验年级或班级,根据各学校的体育模式进行实验。实验前后比较心理、生理、体型、身体素质等指标。
2.2数理统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3问卷调查实验前后共发放心理问卷6 000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6%。
二、实验模式与分析
本文的实验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如下:
模式A:体育课+大休息运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1)体育课的数量增加。属于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石家庄市第五中线、石家庄市第六中学、石家庄市井陉县障城中学,每周都采用四次(每节课40分钟)的体育课,四节课均纳入学校日程。四节体育课有纲要课和活动课,活动课分为体力课和体育兴趣选项。实验学校增加了周数量,将小学和初中的体育内容扩大到了优质,特别是发现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发展学生的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采用大班间运动方法(30 ~ 35分钟)。在大班之间的运动中,不仅练习徒手,还练习轻乐器。一些实验学校还为学生提供自我运动时间约10米,使课堂间运动内容更丰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动效果更好。
模式B:体育课+班级间运动+课外活动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课中内部和课外活动整合的特点,其中有三个特点:1)部分学校采用两个纲要课程,部分学校采用两个主要课程+一个体育课程,这逐渐有向敌人拓展体育课的趋势。
2)以维持传统的跨班运动为标准,增加、增加光设备练习和强度运动等跨班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跨班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育刺激。3)在拥挤的课程和学校工作及休息日程中,想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部分学校每周进行三次课外活动,以充分保障学生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例如,北京的纽兰山中学和河北的智英学校每天都达到70米)。同时,课外活动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
模式C:体育课+课间锻炼+家庭体育运营模式
这种的主要特点是校内外一体化。在学校,通过体育课和课间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给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主要依靠学校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放学后,我们开始依靠社会力量和家庭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采用C模式的学校一般都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传统。参加现场测试的北京实验二小学、浙江金华实验小学、天津市闽侯路小学、北京市平谷五中,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体育作业控制、评价和反馈的方法和手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几个关系
素质教育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学校体育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理直气壮地为学校体育争取一席之地,真正贯彻学校教育的“非歧视原则”,即平等对待所有学校课程。在每个学校开展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实就是从“应试教育”中争取体育的位置。素质教育有“三个核心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本研究的实验中,各实验学校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都在积极主动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果。比如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中,实验学校开始讲授技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它不仅教授理论,而且更注重实践的探索。在活动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运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也可以设计和创造多种玩耍和练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家长的监督,学生可以发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训练的能力。
(二)实验中暴露出的 2个主要问题
1、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能否改变,实际上决定了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次实验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与各实验学校的领导能够站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前沿,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实验研究的过程密不可分。
3、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传授知识、促进身心健康、激发个性、培养学生锻炼方法的主要渠道。实验学校在实验中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将导学体育、发现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体育课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相辅相成,也是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是实施1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结语:
本研究探索的四种学校体育模式能使学生达到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实际效果上,通过实验前后的比较,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均有显著提高(P < 0.05)。此外,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适合各学校情况和特点的新的学校体育模式,使学生对体育课、课间锻炼、课外活动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感受。
参考文献:
[ 1 ] 黄正东. 更新小学体育教育观念,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 新作文:教研, 2018, 000(005):187-188.
[ 2] 赵之辉[1]. 现代小学素质教育模式下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探究[J]. 休闲, 2018(12):217-217.
[3]叶启贤. 体育课堂上结合德育教育的探究——以小学体育课堂与课外训练为例[J]. 赤子, 2019, 000(02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