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崇文校区 251500
摘要:音乐中的节奏具体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节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它不仅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但是旋律却不能脱离节奏而独自存在,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整体感觉的塑造也是节奏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在音乐作品的诠释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也就是对于节奏的训练。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关于节奏的训练,将节奏训练以多种形式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方法应用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要以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为基础。因此,让学生感觉到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系统且科学的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音乐来说,如果没有了节奏,就缺少了相应的灵魂核心部分,无法发挥特定的作用。如果把音乐比作是一只恐龙,音乐的旋律就是恐龙的带给人们的视听感觉。那节奏无疑就是恐龙的骨骼,恐龙带给人们的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基础就是健硕的骨架。一首动听的曲目,需要跌宕起伏的节奏。所以说本身一连串的音符组成音乐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但是节奏乱了之后一切作用如同虚设。就好比很多时候学生们跑步需要节奏,射箭需要节奏,找准节奏之后才能保证自己的一切行为可以有序进行。所以,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教学和训练都必须要围绕此展开。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音乐学习难度,还能强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投入。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演唱技巧,使音乐丧失了原本的魅力,节奏训练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模仿泉水“叮咚叮咚”的流淌声,模仿时钟“滴答滴答”的走针声,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咚咚咚咚”的心跳声去练习节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不仅促使学生有效掌握音乐知识,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可以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有效的节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在音乐课上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独特的魅力,还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身体各个结构打节拍,如拍手、拍桌子、跺脚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脚、动手,全身心投入到节奏训练中,思维创造能力会因此得到有效培养。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来展开节奏训练
(一)通过形象引导,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原因,不能很好的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中,这就要求及时提高其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利用形象画来引导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准备一些颜色丰富的图片,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将图片和节拍一对一对应,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节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自己对节奏的理解,利用自己喜欢的辅助节奏的工具,感受节奏训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兴趣。
(二)利用传统文化,感受节奏变化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组织并展开节奏训练。较为典型的方法就是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古诗词进行节奏的训练,利用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的形式来感受古诗词中的节奏,让学生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学生中流传的儿歌或者童谣,利用古诗词节奏训练的方法,对学生开展节奏训练。
(三)使用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教师也需要提供一些合适的音乐器具,比如杯子。2019年3月,我们音乐组开展研发了杯子节奏课程,用杯子拍打各种节奏,从简单的二八节奏到前八后十六节奏等等,然后运用到不同的歌曲中去,在节奏与节拍社团中,学生们学会了用杯子拍打《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等歌曲,学生们学的不亦乐乎,通过趣味节奏训练不仅解决了歌曲演唱中节奏不稳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经常对学生进行诸如此类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这对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游戏,有效掌握节奏
小学生有好玩、好胜、好动的行为特点,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从而增强节奏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到节奏训练中,使其有效掌握节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抱团游戏活动。教师用双手拍掌,学生根据教师拍掌的次数抱团,假如教师拍“啪啪啪”三声,则每三个学生要抱作一团,拍“啪啪啪啪”四声,则每四个学生要抱作一团。在掌声结束后的十秒钟,教师喊“停”,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抱团或者抱团人数出错的学生则被淘汰,或者表演一个节目。这样的趣味游戏活动不仅唤醒了学生参与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即时反应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拍,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节奏的魅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此类的游戏活动,会让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知”“好”“乐”三境界中先贤孔子更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学生良好的节奏把握意识、扎实有效的节奏表现塑造非朝夕之功,然而找到点燃学生节奏学习的趣味火种,引导其将这种兴趣内化为不断深入与进阶的驱动力,值得师者为之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陆丽君.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节奏把握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91.
[2]周宇.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节奏感训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51-653.
[3]王焱.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64.
[4]谷玲利.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8,38(24):150-151.
[5]朱丽洋.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节奏训练研究[D].鲁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