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褚仲良
[导读]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变的旋律,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都在紧跟时代形式进行改革创新
        褚仲良
        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
        摘要: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变的旋律,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都在紧跟时代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应当加强对创新是进步标志的认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在首要位置,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进行科学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当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后,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对于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激发,教师需要加强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在社会的发展中教育理念逐渐的完善,对于现代化素质教育观念来说,创新则是灵魂,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奠定了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现代教学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运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初中阶段,而是应当以终身学习意识开展未来的学习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以此来看,英语教师对新时代社会人才需求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将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宜现代化发展形势,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当前处于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由技术转变为人才本身,学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因此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的推动初中教育教学的稳健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现代化教育观念下来看,素质不仅是以成绩和品德进行体现,也涵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项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才能更好的占据优势。
(二)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问题分析中展开有效的思考,不仅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问题探究能力也会显著提升。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以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创新能力培养。
(三)实现现代化教学转变
        基于当前社会与教育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了“深化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观念,明确表示创新不仅要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现代化教学指导,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加以落实,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相关教育教学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仍有较多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词汇丰富和语法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进能在课堂中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弊端,仅是注重教材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理由既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知识的拓展,在解题过程中只能对知识进行生搬硬套,不仅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发展也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制约。
        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过程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新课程改革落实效果较为有限,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仍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不足,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同时,英语教学内容过于课本化,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较大,并且由于实践锻炼不足,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难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对英语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受到限制,自然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
        教师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深刻认知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仅是能够对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教学中互动与思考都相对不足,学生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需要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观念转变,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有效的沟通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要想实现这一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特征、个性以及学情的了解,强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丰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度探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仅是需要进行点拨即可,避免直接告知答案影响学生的思考思路,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提炼教材中的创新元素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也要加强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初中英语教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创新性内容,需要教师加以提炼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以《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单元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涉及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路与指路知识,语言活动的回答形式较为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话题引发学生自由探讨,充分展现自身想象力回答出更具有创意的答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初中英语教材中含有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将之作为创新素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探究内容中所蕴含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听说读写四项内容的联系,以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根据由传统到现代的教育变迁来看,兴趣始终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核心,要想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就要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兴趣的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学生如果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认知,那么便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当中,对于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消极怠慢甚至是产生厌倦情绪,对于教学效果和自身素养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因素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探究当中,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模块的教学为例,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学校举办艺术节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实践,让每位同学根据自身的英语知识掌握设计一张邀请卡,以中英结合的方式进行意思说明,并挑选设计效果较好的用于家长邀请。这一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同学们都各展所能设计邀请卡,平时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遇到困难时还会主动请教教师或者同学,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应用水平,还有效的唤醒了创新潜能,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兴趣引导下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也有着很好的优化,为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方式是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关键。同样,好的教学方式才会出现好的教学成果。以往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褪去它原有的光辉,所以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去创新新的英语教育方式。分组学习,便于交流。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根据“组员尽可能拥有不同的英语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然后再指派一个英语能力较强,且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一方面,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教导,向组员灌输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根据每一个组员能力的差别进行分工,确保每一个组员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笔者在上go for it教材八上第8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设计了一个“a crazy recipe”的环节。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铅画纸,彩色笔以及若干画画等工具,然后分组活动。首先,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先讨论设计理想中的crazy food,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组员相互合作将它画出来,最后小组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制作的过程及所需的材料描述给全班同学。这个活动通过听、看、画、说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发挥了作用,展示了自我。每一个同学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也能够听到其他同学的精彩分享。
(五)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按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存在着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启发学生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思维、讨论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要比老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更加深刻也更有意义。人们都说解决问题不算厉害,发现和提出问题才是真的厉害。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来促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个性创造能力。也可以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整合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和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并且不断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就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从而也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取得的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评价。这样学生在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就会产生想要学习英语、想要学好英语的愿望和动力。在英语教学中,初中学生经常会向教师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忽略学生的想法,或者仅是简单应付,就会挫伤学生想要问问题、想要表达看法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以后就不愿意再动脑思考问题,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会浇灭学生创新的火苗,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当英语教师发现学生有新的想法和问题的时候,首先应当对其表示尊重,给予学生及时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思考、爱思考的动力,才能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表达中提高创新能力。
结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目标指导的深化认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创新,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静. 简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6):33.
[2]孙冬青.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赤子(上中旬), 2015, 000(01Z):117-118.
[3]陈红艳, 姜元莉. 小议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好日子, 2019, 000(007):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