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张瑞瑞
[导读] 新课改的深化发展,促使教育教学事业从理念到行为都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
        张瑞瑞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272100
        摘要:新课改的深化发展,促使教育教学事业从理念到行为都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课堂的高效性、有效性、人文化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探讨基于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变化,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所形成的多样化转化,从理论角度,为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新课程
        引言:
        基于新课程改革教学视角,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步弱化,主导教学活动开展的理念是素质教育,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本身并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完全脱离“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行为,也不能够只一味强化“成绩”、“分数”,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到学生的能力上来,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学行为最为突出的变化。
        一、多样化的教学行为
        基于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行为,使其与教学理念相配。围绕高中历史教材来看,依靠教材开展教学互动,无外乎两点内容,其一是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与学习,其二是建立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对于衍生出的原因、结果导向、价值等内容进行理解与学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本身都是真实历史发展脉络所引导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历史的发展脉络,越往前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越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其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背景。
        对于高中历史而言,由于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反复学习过,因此,在理论层面,学生的掌握难度并不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化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在学习到抗日相关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理解那个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年代里,人民群众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奋斗来迎来了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除了多媒体的应用外,教学行为的多样化还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传统的教学行为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思考、教师总结的一个单线性教学行为,而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本质的概念,由单线性的教学行为转变为了双线性的多渠道教学行为[1]。

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依据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总结等多个环节,自主完成学习内容,最终生成关于学习成果的报告,教师通过报告,分析学生的知识体系掌握情况,并设置更加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进行查漏补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单一向的接受教师讲解,而是双向性的基于教师讲解、小组探讨两个方向获知学习内容,加入自身的独立思考,更好地完成学习要求。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转变,在课堂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进一步强调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主体地位并不单单意义着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意味着学生应当形成独立自主学习意识,优化自身对于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价值的理解,真正将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价值掌握透彻,积极主动开展学习行为。
        以实际学科为例,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整体历史走向脉络的梳理时,往往会借助一些顺口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如“唐宋元明清”很容易就能够让学生梳理清楚朝代关系。 但顺口溜的教学,却致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了教师已总结归纳好的知识,缺乏的独立思维的过程,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压缩。因此,教师可以从以引导的视角,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内容和心路历程,在分享的过程中,感知学生学习存在的误区和盲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来改进。
        当然,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个人能力在不同学科中又有不同的体现,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学习能力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如对于史料实证的考察与收集、历史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等等,基于多种能力的叠加,学生最终才能够牢牢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2]。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更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认同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从认同的视角开展学习,学生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摆脱为了“分数”而学习的情况,真正从能力、兴趣等方面入手,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本身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所带来的,也是基于时代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探索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和必要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长期的奋斗目标。本文仅从理论视角探索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继续深入探索,为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杨建雄.新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8):103-104.
[2]焦雪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15(18):223-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