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珠
宣威市来宾街道盘龙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数学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未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很难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是无从谈及。这就要求教师将精细化理念引入数学课堂中,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数学课堂 精细化 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精确性的学科,数学课堂也应该是精细化管理的课堂。因此教师一定要从细节入手,进一步精细化备课环节,精细化课堂管理环节,精细化学生的特点,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细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给予更全面的了解,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的目标。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需要教师从学生长远的行为目标着手,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持续地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活动,并且把这种适当的行为进行内化,通过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笔者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备好每一节数学课
1、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一个出色的教师,一定是重视了解学生的教师。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数学课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备教材
备教材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备好课还应包括课后作反思,总结课堂的成功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对教材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抓住重点找准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总之不打无准备的仗,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才能保证每堂课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
二、利用好课堂的前几分钟
一节课四十分钟,怎样有效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笔者认为这是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在等待数学老师,或者在找课本、草稿、纸笔,长期下来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课堂的前几分钟一定要利用起来。比如二年级学了乘法口诀,每节课一打上课铃,数学课代表就起头背乘法口诀(每次随机背诵),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的乘法口诀已经非常熟练。三年级学了竖式乘除法,上课铃声刚响,数学课代表出题给同学们演算,随后点名抽查计算错误大的同学,其他同学判断对错,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还间接养成了课前准备纸笔、课本的习惯。
三、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和有效性
无论是讲解法、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一节课如果全是教师一个人讲解,这节课将是枯燥无味的;光有演示没有讲解,这种演示法的使用也是失败的;在问答法的使用时,如果整节课都是“大合唱”,不爱动脑的同学或者基础差的同学就没有思考的机会,人云亦云,计算、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真正发挥其有效性。
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和选择,更应该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谨慎使用。
例如一些年轻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大量使用白板教学,在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使用竞赛游戏,不仅错误率高,还浪费了课堂时间,这是得不偿失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以优生带动差生
一个数学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要想知道谁的作业没完成,谁的公式背诵还不熟练,谁的计算还有很大错误,谁的错误没有改对,辅导到每一位差生,是很大的、几乎不能全部完成的一项工程。如何去落实这些教学任务呢?只能是依赖小组的力量。
首先是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最好四到五名同学,由优、中、差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实力基本均衡,以形成良好竞争。小组长不一定是小组内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是最有责任感的。收交作业、反映学习情况、带领小组成员讨论等,主要由小组长负责。
其次,形成小组内的强烈的集体意识。例如,集体背诵。一些定理、公式等,小组内互查已经都会背诵,就集体到老师那里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记,看哪些小组最先掌握,哪些小组落后。小组内再细化一对一帮扶,主要针对作业改错、试卷订正等。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记。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意识,培养了小组内的集体意识,还利用优生带动了差生。
五、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只有有趣的、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数学课更是如此。首先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复习关于0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时,笔者创设了两个人拎着篮子上山采蘑菇的情境,每人采了0朵蘑菇,一共采了几朵?0+0=0。一共采了0朵,其中一人采了0朵,另一人采了几朵?0-0=0。用乘法表示一共采了几朵?0X2=0。平均每人采了几朵?0÷2=0。这样的复习方法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巩固了知识。
其次,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把知识融入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把数学问题以故事的形式提出来,如学习分数时,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分饼的故事引入分数,从分一个饼到分三个饼,一步步加深,再深入到分数大小的比较,在对同一个题目的反复研究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再次,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例如低年级在教学搭配这部分内容时,准备衣服、裤子的模型,让学生搭一搭,可以有几种穿法。中年级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带上锅具和饼的模型,在饼的正反面做上标记,让学生实际演示操作烙饼过程。高年级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准备不同颜色的小球放进密封的箱子里,进行抓取游戏,统计其可能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寓教于乐,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思考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采用恰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各种虚假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不把课上成“糊涂课”,是我们数学老师的永恒课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在课堂中渗透“精细化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亚英.精细化管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吉林教育,2016
[2]吴利群.数学课堂的精细化
[3]邹林花.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策略浅谈[J].文学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