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杜照营
[导读] 本文章对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杜照营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    256100
        摘要: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而且还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方式,因此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当中,政治教师需要积极地改变教学方法,围绕议题引入、师生互动、激发兴趣为中心展开教学,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所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基于此,本文章对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
引言
        议题式教学方式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议题式教学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也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社会理解和社会参与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对关于社会有热度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有效的发展学生政治素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真实生活与未来长远的发展。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首先得厘清“议题”的涵义。议题不同于过去常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话题、主题,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课程知识场域中、来自于主体的现实生活中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辨的综合性、系列性的问题聚合。议题式教学起始于议题的选择,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内容支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归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内外的商讨互动,探究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思维之旅。
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议题式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由听讲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说理论证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综合素质、关键能力的养成。
        (二)培养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所谓有担当,实质上是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共参与才能有效实现这种责任担当。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公共服务、热心公共事业、维护公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在议题式教学实施中,通过对公共议题的探讨分析,引导学生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走向社会、投身社会,进而理解公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这既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又帮助学生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青少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力量,是我国人才的“预备役”。要使高中生践行公共参与,成为有担当的新一代,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让他们在公共参与中激发责任热情、提升责任能力、规范责任行为。
        (三)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年》十大战略任务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其中就是要敦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这些为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指明了发展方向。议题式教学是适应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进教学观念、教学技能,需要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议题开发是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议题是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的体现,是学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


三、、将议题式教学引入高中政治课堂策略
        (一)合理选择议题,展现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合理地制定政治学科议题,认真准备教学内容与目标,是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思路的主要途径,是保证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方法。在设定议题的过程当中,要以思想政治、法律意识等各种各样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而才能对高中学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政治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存在的性格特点以及每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在开展议题教学时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近、密切联系学科的案例,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因此,政治教师要立足当今的社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与实践进行严谨的选择与改善,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将议题与思想政治学科进行相互之间的融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将议题的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教学案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议题选择:新课标给出的议题是“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可以作为本框题的总议题,并设置三个分议题:““国家如何分财富蛋糕”“人民怎样获得财富蛋糕”“国家如何分好财富蛋糕”。这三个子议题将社会财富的分配比作“分蛋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承载了教材中的“制度保障”“人民获得收入的途径和财富创造的源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等内容。
        (二)合理制定课程流程与注意事项
        第一,注重议题传达的过程,在进行议题传达过程中加强学生注意力从中捕捉到重点信息,并结合知识点对议题中的政治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保证议题式教学的连贯性。第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交流使得政治内容更加深刻。第三,在思考的过程中要跟同学以及老师进行有效讨论,不仅要阐述自己观点还要分析其他同学观点是否正确,也可以提出合理建议。第四,分析讨论过程结束以后来做知识总结,总结是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最终归宿,把议题内容和所学高中政治知识内容进行相结合发挥出最强大的作用,提高学生高中政治学习水平与能力,才是议题式教学存在与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目的。
        (三)精炼议题,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契合
        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如何准确制定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开展的议题是关键。2017年新课标提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因此,议题的选择与创设要在教学主题与课标要求背景下,综合考虑学科内容、学科素养、生活逻辑.从而明确核心议题,进而二次开发和创设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教学议题,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融合,指导教学活动开展。议题的选择和创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学科性和专业性。精炼学科课程的具体知识,突出学科内容的重难点。二是具有真实性。立意要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三是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价值冲突中锻炼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价值引领,在议题探究中实现“议中学”。
结束语
        议题式教学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该教学法的运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谢静.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90):137-138.
[2]谢坤秀.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28):56-58.
[3]秦凤海.“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2019(17):100.
[4]蒋敏.“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70):134.
[5]谢美青.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J].高考,2019(2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