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寒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十八中学 27601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改变,也让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国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完善。但是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没有根据现阶段的要求对初中生进行教学,所以应该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并解决,让学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培养自身核心素养,也让历史教学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高效课堂
引言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根据课堂反馈做出相应的反思,然后将更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
小学升到初中,科目忽然变多,刚开始学生对于任何一科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可时间一长,兴趣慢慢下降,尤其是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所学知识皆为前代旧事,对于现代并无直接借鉴意义,需理解其中含义才能应用,这类过程过于晦涩与枯燥,无法吸引青少年的关注点,致使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兴趣不高。
(二)对新课标要求没有理解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当作主体,并将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部分教师对这点要求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下,他们在介绍知识背景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解答,这样的教学会让教师忘记自身的定位。其实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并不是让教师在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让学生使用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去学习,而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让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
(三)课堂时间管理不到位
有的教师往往对本节课本的某个知识点可讲一节课;有的教师可在讲解完本节课本所有内容后,还剩余很多的课堂时间。这二者其实都不可取。教师把握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不够精确,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从而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过长,会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思考和吸收知识的时间,并且缺乏必要的提问和课堂反馈的时间,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相反,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过短,对课本内容就难以进行详细描述,对重点知识难以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增大,同时使学生可自由调配的时间变长,就容易开小差、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上述情况,都是教师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的表现。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地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以教学反思助推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设计,教师需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一,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导入语。在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语,使用趣味横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立足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真思考导语的设计。第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设计的导入过程将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选择讲故事、播放历史影像资料等方式来组织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利用直观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群体的课堂参与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将学生引领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上。
(二)尽量多地铺设课堂情景
情景的铺设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教师可在讲述课本内容前,适当地增添历史事件的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教师在讲述日本的倒幕运动前,可先为学生铺设这样一个情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幕府统治下,天皇名存实亡。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本国和中国、荷兰来往。与此同时,美国强势地逼迫日本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政府面对列强的一系列侵略,却毫无办法,只能任人宰割。”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讲道:“日本民众看到政府这么无能,非常愤怒,于是就发起了倒幕运动!”这样的情景铺设,使学生主动地代入到了合理的情境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自主探究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首要任务,也可以将学生为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而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学生大多数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和讲解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无法将自身关于历史的素养激发和展现出来。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中脱离出来,针对学生现阶段学习历史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盛唐气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让他们根据教学目标来展开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搜集需要使用的历史资料,教师在这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你认为的唐朝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对武则天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看法”“能不能给老师讲述一下“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的历史发展?”等,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历史资料展开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需要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将所解答的问题答案说出来。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可以将核心素养提升。
(四)合理地管理课堂时间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并做出总结,例如,一般在什么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怎样的一种程度呢?然后,教师要根据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对课堂上的讲课时间进行相应地规划,例如,课堂的讲述时间应该多长?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应该多长?学生做课后练习的时间应该多长?等等。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历史教师应该从应试教学中脱离出来,创新教学方法,深挖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在不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自身核心素养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顺应了历史新课标提出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课改要求,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从而把学习历史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芳.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探究[J].才智,2019(30):113.
[2]单小珂.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开展教学反思[J].北极光,2019(08):170-171.
[3]张伦.教学反思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王青青.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邓俊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71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