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闫春霞
[导读]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政治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闫春霞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政治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政治教材中知识点多、难度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的种种不足,从而显著提升政治学科的吸引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问题引领式教学;高中政治;运用
引言
        实施问题引领式教学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极为重要,可以让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实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与层次性,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问题引领式教学展开研究,探讨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理念陈旧。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滞后,以至于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政治课堂难免变得枯燥无味,使得学生逐渐丧失政治学习兴趣;(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政治教师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失了思考等环节,根本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3)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低下。针对高中政治这一学科来说,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极容易导致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政治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含义以及实施方法
        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带领学生总结相关结论。那么,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有哪些呢?第一是讨论法。采取讨论法时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个教学方法虽然遵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进度进行掌控。第二是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有共同之处———都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寻答案。第三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相关现象,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者通过相关的视频演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三、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突出问题趣味性
        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要突出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政治的最大动力。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就要尽可能凸显出问题的趣味。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政治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关于“征税和纳税”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饭店吃饭,如果不需要开发票的话,商家会给我们饮料、纸巾等一些赠品呢?”这类情境与每一个学生都息息相关,学生也都有过体验。对此类问题,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交流、讨论起来,很快,就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也看到了索要发票、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另外,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难易程度,不宜太难,也不应该过于简单。高中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置,突出问题层次性。如果设置的问题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那么对于优生而言,就没有特别意义;如果设置的问题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设置得比较难,就又会打击学生信心。因此,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以确保问题引领式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问题设计应当角度新颖,融入时代性
        问题设计可以借助合适的情境。根据政治课程的时代性特点,可将时事作为创设情境的载体。结合创设时事情境的方式提问,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视频。学生被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笔者顺势引导学生:黄文秀给乡村带来了哪些改变?黄文秀身上的哪些品质感动了我们?黄文秀在创造与实现自身价值时,离不开社会为她提供的哪些条件?这些结合时事情境设置的新颖问题给学生带来了内心情感的真实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问题引领,开展高中政治探究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在借助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政治探究学习的时候,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政治知识进行划分,使其成为“表面含义—对接生活现象—政治规律总结—深层含义”这几个阶段,进而对政治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这一工具,借助问题将不同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科学思考、分析问题等,最终实现政治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及表现形式”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这一教学模式:教师提出问题“春节前水果价格会出现明显的变动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开展思考,待到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水果会出现价格上涨?”引导学生结合春节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问题设计要显“巧”
        课堂问题只有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从预设的问题探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新知识。一个“巧”问题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已知知识回忆思考的同时,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让学生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设置问题。由于政治学科理论知识较抽象,每节课都会有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很容易使学生思维上产生障碍和困惑,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熟悉的案例及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既可以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又可以使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学习存在乏味感时巧设问题。有些知识点是课堂的重要理论,但理解起来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很难有兴趣主动探索。这时就需要教师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结束语
        问题引领式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综合的发展,以问题为介质,以课堂教学情境为平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带领下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问题引导式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惠丹.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75-176.
[2]郝丽萍.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27):37.
[3]周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53-55.
[4]赵芹,姚强.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观察,2019,8(21):135-136.
[5]和星.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