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冰清
四川省绵阳中学 6210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诸多变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特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常用的策略。本文主要是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 存在问题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把情境当成一般的教学环境忽视情境的创设。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把教学情境简单理解为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忽视了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和创设。其次,情境教学实施中忽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很多老师在把握教学科学性方面做的很好,却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最后,情境教育评价未很好把握其评价的特质,对于情境教学的评价核心在于课堂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以及对学生学习有启发与带动作用,如果把情境教学评价停留在单方面的是否营造好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上,这样就容易造成诸多评价误区。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特指出其成因: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
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作为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促进教师对教育世界的认识与自觉追求,促进教师教育信念形成,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有效反思,增强科研能力,并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参与教育改革,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现状之一:教师职前存在教育理论的欠缺。教师中的一部分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工作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性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另一部分是师范类的毕业生,教育学科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体系比较落后,针对性不强;二是对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现状之二: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属于公共课,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教育理论课程不重视,往往为了考试去记忆一些概念和法则,无法形成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对其所学进行“意义建构”或去解决未来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现状之三:教师在职教育理论学习不够。近年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很多都是学历达标教育,根本没有真正落实教师职后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任职后虽然在继续教育中也有教育理论课程,但由于从领导到教师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体制上规范的力度也不够,致使学习多流于形式。教师从主观上不重视,在客观上也存在学习的困难。首先,由于教师不用学理论也能教,所以认识不到教育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任务的繁重琐碎,使教师整天处于备课,上课,科研的繁忙状态之中,缺乏教育理论学习的时间,这些都导致了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匮乏。
(二)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
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广大的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
经过多次教改,现在仍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或者措施不力,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保守,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第二,教学目标单一。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第三,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三)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身心,培养开拓进取、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未来合格生存者和建设者。应试教育完全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传统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
应试教育对一部分学校、老师和家长得影响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对学校而言,应试教育主要会造成考试功利化,造就了靠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懒惰、贪婪的教育管理者,从而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而言,无形中加重教师教学负担,同时可能引起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竞争现象;对学生而言,造成智育目标狭隘化,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创造力,使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总之,教学情境正在被人们熟知和重视,但有些教师在使用和设计教学情境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遗憾。特别是有些教师仅仅是把教学情境当做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设计情境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们对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没能实现学生的情感升华,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而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无疑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种情境的氛围,使学生们在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表达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氛围中,教学情境不应当仅仅以虚拟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真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闰蕊,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02.
[2]郑立坤,新课程里年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0.07.
[3]冯有瑞.高中政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实践与思考[J].教育策划与管理,2011,02
[4]刘夕容,高中政治课堂探究性提问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8.
[5]姚敬华,“教学回归生活”的再追问---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05
[6]姚敬华,“生活逻辑”视域下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