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倩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 710089
摘要:对话不仅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同样是对话双方或多方进行观点交换、思想碰撞、深层探究的主要途径。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对话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无论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文本对话等形式都是相互交流。在初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面,而是在同一高度、同一平台平等交流的个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教学不再是围绕知识而展开的机械活动,而是不同生命体融合而成的育人殿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对话型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新课改对师生对话教学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很多学校也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水平,希望能更好地加深师生之间的对话。不过,鉴于当前发展情况,虽然各校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发展,但因为很多教师没有掌握对话式教学的要领,在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一、引导中学历史师生对话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思想、意识和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而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或者是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获取知识,得到有用的信息,继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要有师生、生生的交流。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和发展,越发凸显出初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重要性。首先,通过组织师生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重点和难点。其次,通过组织师生对话,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奠基。最后,实施师生对话,可以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让素质教育改革落到工作实处,优化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惧怕老师
良好的师生对话能营造更为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并加深记忆。但可惜的是,很多历史教师在讲课时更注重时间,希望能在45 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点,赶课程进度。这种做法固然可取,但因为过多的知识灌输,缺乏良好对话,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另外,很多学生对教师天生有恐惧感,课堂氛围紧张会加剧他们对教师的恐惧,不愿意与教师对话,对教师的提问避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效率自然十分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对话教学的形式单一
单一的对话形式也是目前对话教学应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而对话教学太过单一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对对话教学知识的认知不足,导致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只是单纯的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课堂问答,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提升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主体发挥不明确
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师生对话频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师生对话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忽视其他大部分学生。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都有发生,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氛围,避免出现教师提问,无人回答的局面,每次提问都会找优秀学生作答。
这样虽然能避免课堂尴尬气氛,但也让很多学生边缘化,对课堂学习更不感兴趣。对此,教师一定要制订合理的对话计划,根据学生数量、学习成绩以及领悟能力来合理安排教学对话环节,比如在每节课上尽量保证有不同的学生与教师对话一次。这样既能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增加师生对话频率,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与教师对话,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以学习《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解这篇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在下节课的时候提问。这样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让学生有所准备,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下一节历史课时,教师可以先回顾一下课文内容,然后由学生对教师前一课预留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就能有效增强师生对话频率,还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对话当中。
(二)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谈话的方式,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学习中。例如,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教学中,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分析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让他们进行观察并简要赏析,然后提问:这幅画为什么是世界最著名画作之一? 它的著名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学生回答得较为困难时,教师可以再补充一幅宗教画,如《圣母像》,并提问:请对比这两幅画,你们能发现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色彩、布局、背景、人物表情等方面观察分析,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和接受蒙娜丽莎笑容的感染力,而这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通过这样新颖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独特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开展导学对话,加强学生自主能力
导学对话是一种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对话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导学对话更加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培养,突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能够实现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方向转变。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和主体特点,灵活开展导学对话,组织学生对课堂知识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对话环境,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的主体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如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教学中,这是关于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商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等内容,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观理解,我采取导学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导学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师生问答的活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课堂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夏朝的建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依靠血缘关系,王位在一个家族内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通过导学对话的开展,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
结束语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对话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珏.初中历史师生对话教学的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0(06):46-47.
[2]喻照安,覃剑.对话关键点 通透七十年——初中历史“新中国外交”主题教学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3):42-46.
[3]张靖.初中历史师生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6):77.
[4]周敏.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3):60-62.
[5]黄妍妍.初中历史对话教学的初步理解[J].名师在线,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