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刘锁银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吃力且低效的情况。
        刘锁银
        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吃力且低效的情况。而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实现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听、教师主讲的教学局面,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让议题式教学 成为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 动力
引言
        作为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并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面的知识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理解知识点。议题式教学主要就是把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议题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实际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全新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议题式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换言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与传统教学存在本质区别。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态度消极,师生之间的互动接近于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记住了一些知识,但是浮于表面,往往是“知其然”但却“不知其所以然”。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并且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获得反馈,这对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和质量有显著效果。
        (二)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大小小的议题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引导学生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若是围绕教学主题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价值判断观点的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就是引导学生直面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价值判断观念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树立辩证思维、感悟人生哲理,其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提升,从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言一行进行规范。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使用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议题
        大家都知道,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议题需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采用议题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的一些知识点,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讲解“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的时候,议题的选择可以为“中国能不能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教师要根据课本的内容确定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对外开放上面,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议题需要贴近生活,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要确保议题具备逻辑性,并尽量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引入到课程内容当中,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实用性特点。又如,教师在讲解经济全球化知识的时候,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利和弊)”这个议题。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给大家生活的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进而再针对议题进行讨论。只有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才能够得到体现。教师在设置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大家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全新的思考。

远离实际生活的议题没有办法推动课程内容的发展,如果教师所选择的议题过于深入,或者是和实际生活没有一点联系,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
        (二)选择适当的议题引入方式
        除了选择合适的议题,教师还要选择适宜的议题引入方式。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保证议题的质量,还要保证议题在课堂上的引进能够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合适的方式引入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合理的议题,以此激发学生听课兴趣,为构建高质量课堂奠定基础。譬如,在铃声响起之后,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入议题,譬如上文中的“举报偷税纳税”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引入方式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解决学生“课前乱”问题,又能唤醒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又如,在讲解重难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议题,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思辨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社会,有效吸收思政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口述的方式引入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促进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入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作业布置可以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检测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引入议题,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对社会、对生活产生反思,以此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三)加强学生合作,增强学生体验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政治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对政治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与消化。基于此,政治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如果政治教师在确定好议题之后,着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学,学生就不能透彻地了解议题的中心,进而不能对学生学习产生较大的意义。所以,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安排等量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之内深入地思考议题,并通过网上查找、真实调研等多样化的方式收集相应的素材与资料,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感知与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
        (四)制定合理的课程流程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议题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面的讨论以及交流。每一位学生讨论出来的内容都不一样,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流程,保证学生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之下能够获得一些自己的感悟。教师在设置课程流程的时候,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是将议题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接收到议题信息;第二就是思考议题的过程,学生在针对议题进行理解的时候,要明确自身的讨论方向;第三是议题讨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要阐述自己的意见,还需要思考别人的讨论是否合理;第四就是对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点明议题的核心内容。比如,教师根据“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课制定课程流程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中国能不能不对外开放?”这个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接着让学生叙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探讨完毕以后,教师对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可以从原因、意义、影响等方面点明此次议题的中心,然后再提出下一个议题。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应用议题式教学,应当充分基于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升价值判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带动法治素养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形成,真正地做到在培养政治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旭平.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7-228.
[2]李学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议题创设的策略[J].现代交际,2020(15):188-189.
[3]李灿.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困境及设计优化[D].四川师范大学,2020.
[4]陈清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34-35.
[5]张世群.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研究[D].集美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