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可婷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内容摘要:音乐学习强调音乐的体验性,体验式学习是教师通过可视、可听的教学媒介,给学生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它强调了主体的实践性。体验过程应有梯度性,让学生试着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本文以“柯尔文手势”结合教材歌曲的层层深入体验学习为切入点,以“直观感受—获得感知—表达感悟”为主线,作业设计关注梯度与递进;教学评价及时与多维。让特殊背景条件下的音乐自主学习体验更具有广度、深度、效度,获得一种音乐教学的新形态。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效地体验与感悟,实现自我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 体验式学习 梯度作业
疫情时期,各学科从“教程”走向“学程”转化,成了大趋势。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关注“教程”,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统一性;而走向“学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具有主动性与独特性。在疫情背景下的线上音乐学习如何更注重于“学程”?可以通过可视、可听的教学媒介,给学生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梯度作业,层层深入体验学习,从而促进线上体验教学变得更加行之有效。
一、 概念界定:
(一)体验式学习及其特点
它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区别于我们的常规教学模式,基础是体验,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所学知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自主积极地投入体验中,在体验中通过体验、反思、表达、总结等方法来获得感受、感知、感悟.......将其体验“所得经验”主动地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运用起来。学习者作为主角,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体验式学习的具体表现为从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从游戏中学。由于“体验”是全新的,所以学习的过程有不确定性,继而结果也是不可预判的。
(二)梯度作业的设计及其特点
设计作业之初,我们必须考虑学习对象的认知水平与发展特点,考虑作业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知、是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同时关注思想和人文素养的自然渗透等因素。设计出具有梯度性的作业,才能尽可能多地去兼顾这些因素。关注梯度的体验学习与作业设计要求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由“直观感受—获得感知—表达感悟—总结应用”层层推进。
二、探索设计与策略:
作为教师,大都是以面对面传授的传统音乐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需要更多地互动体验和辅助教具来支撑课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此次疫情,转而开展了线上教学,结合学校给出的以体验学习为主,视频直播教学为辅的建议,我进行了设计与思考。决定以“柯尔文手势”为切入点,进行为期四个周期的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与反馈教学。
(一 )梯度作业设计之第一层----直观感受
这是体验式学习的起始环节,教师通过可视、可听的教学媒介,给学生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并获取相应经验。
周一:今天的音乐课堂我们学习了柯尔文手势。首先请跟着学习视频按照老师的仔细讲解来学一学,做一做。第二步能对应上它们的唱名分别是do re mi fa sol la ti do。第三步请你在空白纸上写下这些音,画一画手势进行的方向。连贯慢速地做一次让爸爸妈妈记录下你认真的画面哦。
周四:今天我们在音乐课堂上继续学习柯达伊手势。一,拿出你上次写下的唱名。想一想平时我们音乐课上用数字表示的音符是怎样的?写在对应的唱名下面,老师希望你能自己思考,实在不行可以请求家人帮助。继续熟练地唱一唱,做一做手势。二,会乐器的
小朋友试着演奏一下这组音阶。边演奏边唱。三,如果都可以,继续挑战自己。右手弹奏音阶,左手做手势,大胆唱起来。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完成作业。
(二)梯度作业设计之第三层----表达感悟
在此时期,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已经对结果有了一定的归纳和理解能力,这时候教师要做的是提供一些语言提示与引导,让学生根据已知经验巧妙地进行同一内容层次上的转换,比如将曲谱转换成歌词来加入手势表演,看似简单,但最能体现出学生之前的体验学习是否到位,是否将自己所得能概括总结,对下一步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
在第三周期的作业中我作了一个大胆尝试,只布置一次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之前的积累试着能将曲谱转化成歌词进行表演的能力留给学生更多地自我吸收内化的时间。
通过第三周期的学习反馈,我感觉到了在一个相对宽松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在对于学习作业本身注重梯度与进度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学校集体教学时要足,也很乐于接受需要思考,合作,转换等方式来完成作业。
(三) 梯度作业设计之第四层----总结应用
体验式学习的最后,便是学生要用已知经验在新的学习情景中来验证与应用。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由此,学生开始了新一轮的具体体验,体验到难度较之前也会增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运用已知经验继续去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在这一个学习周期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主动创造检测的应用情境,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实践与思索,提炼出重要的理论或者信息,用于类似情境或情况地应用或者检验,去解决问题,加深印象。所以在这一周的作业设计中,我选择了一首教材中的歌曲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学唱,第一次作业给他们的素材是两张图片,分别是柯尔文手势图与《小雨沙沙》的电子教材;没有提供音频。第二次作业在学生通过自己已知经验进行体验学习基本解决了前两乐句后,把后两乐句的难点提出来,并且提供慢速的音频,让学生自己纠错,完善自己的学习体验,最后再提出更高地要求,我给了他们更大的空间,也同
时为了检验一下之前的学习效果。
三、探索差异性学习评价
音乐学科学习的差异性评价,是指对每一个学习者,在不同时段、不同音乐品质的评估,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促进每位学习者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向着平衡、充分、优质的发展方向努力。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音乐领域中的某项突出能力与潜力;与此同时,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音乐领域中的不足与进步空间,为之后的学习提供经验和依据。
此轮体验性学习,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也不一定能达成多高的学习目标,但是从学生体验的过程来讲,是成功的,我看到了很多学生日常教学中所没表现出来的一面。同时促进了评价方式的转变,不再只以“会唱什么”“能弹奏什么”为考核标准,而是把评价视角拓宽,扩大到学生是怎么样“学音乐、用音乐的”......让每个学习者主动探索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探索差异性的评价,会发现也有更多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问题之一,“发现”学生在音乐领域中的突出能力比发现不足要容易,而且往往是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我们也会自然地重视有能力的同学而忽视更需要评价的学生;问题之二,通过作业设计不能像平时课堂教学那样很好地在学生在体验音乐学习中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不足需要有进步空间的群体,在后期学习中需要更注重这一部分的群体体验学习。
结语:
纵观这次线上的体验式学习,肯定的是学生学生发挥主动性,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积极去享受学的过程,得到了更多一对一评价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你所能做到的超过你所意识到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在特殊背景条件下的音乐自主学习体验更具有广度、深度、效度,让我收获一种音乐教学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1]熊梅.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J].亚太教育,2016
[2]严亦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
[3]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4]曾彦.从“体验”走向“应用”-小学音乐综合课深度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探索[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