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杨尚伟
[导读] 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有着独特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
        杨尚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南关校区 277300
        摘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有着独特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剪纸是一种运用剪刀或刻刀在片状材质上进行创作的镂空艺术。剪纸手艺人会借助夸张、变形等技巧来剪出老百姓所喜爱的吉祥图案。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感情,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教师在教学剪纸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手脑并用,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对于美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
引言
        优秀的民间美术见证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它体现了浓浓的民族特色,彰显了民族精神。传统剪纸是重要的传统艺术之一,它的魅力和内涵是独特的,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也为美术教学的特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育人的功能,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
一、传统剪纸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究能力
        剪纸的学习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图案的绘制,自然能够提升创造力。剪纸的学习看似简单,实质上要对它进行不懈的探究,才能真正了解它的艺术内涵。教师的教学模式要适时转变,如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人的工作室,或在校内建设剪纸实训室,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颖的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更感兴趣
        从实际来讲,在美术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他们对美术学习缺乏较强的兴趣,在课堂上不够认真。借助剪纸活动,可以在课堂上给小学生创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样就能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二、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剪纸鉴赏,开阔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
        要想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要注重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在日常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剪纸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丰富的剪纸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对剪纸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中不断开阔自己的剪纸学习思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剪纸操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维与想法,以此实现学生在剪纸学习中的不断创新,推动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饲养场”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饲养场,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初步掌握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可爱的小动物对于学生的剪纸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可爱的小动物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形象感,非常便于学生在剪纸创作中抓住其特点,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剪纸技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剪纸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最大的美术学习收获。为了让学生在剪纸学习中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剪纸学习引导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动物造型的剪纸作品。通过观看多种剪纸作品,教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让学生在观看这些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了解更多小动物的美术展示形式。像小猪,它可以以日常我们真实看见的猪的形象展示在剪纸作品里,同时还可以以动漫的形象出现在剪纸作品里。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会通过猪的一些显著特点来凸显剪纸作品的主题。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剪纸作品,不仅能进一步感受到剪纸的艺术魅力,提升鉴赏能力,还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阔自己的美术思维,学会依据动物的相关特征进行美术创作,以此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进一步加快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二)注重剪纸拓展课程设计
        剪纸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想象力、抽象思维等能力的使用和成长,学生在学剪纸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许多学生都接触过剪纸,但是一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裁剪或者是见过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学生还缺乏剪纸方面的具体学习。想要更有效地进行剪纸教学,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驱动力。教师可以亲自为学生演示剪纸操作,拿出一些好看的、有趣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也可以寻找各种教学资源,如关于剪纸的动画、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行更详细的了解,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提起兴趣进行剪纸的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各种剪纸操作以及剪纸作品发出惊叹,他们很难想象简单的操作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教会学生用对称轴,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各种剪纸技巧,并且进行想象力的引导,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审美观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各种对称图形,也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教室中的花瓶、花朵等,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各种具有对称性的美好事物。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剪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如圆形、树木、花朵,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大量的剪纸训练逐渐对操作技巧更加熟练,并且提升了审美水平。学生裁剪出的各种优秀作品也可以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定期展示和评价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学生用的剪纸制作成作品后具有一定的价值,它能体现出学生的进步、展示出学生的能力,所以每次剪纸都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要求学生的剪纸作品要注重保存,并细心地按顺序或者为类别存放,以便于浏览。老师要对作品进行定期展示与评价,每节课、每周、每学期甚至每年学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包含着学生心血。老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做一件事要懂得坚持,也要懂得反思,在对比中进步。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为了突出学生的地方特色作品时,就要选择体现地方风俗和特色为主题思想的作品,对不同的主题进行指导,如果有的学生这类作品少,老师就要加强指导,引导他们查漏补缺,进行相应的补充,加强他们的地方特色作品学习。比如,在剪纸主题《元宵节里挂彩灯》的学习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彩灯,制作完成大的框架之后,再运用剪纸的艺术手段对彩灯进行图案装饰,装饰要体现出自己家乡特色的主题思想。比如,盐城是革命老区,有新四军的元素;盐城又是东方湿地,又有麋鹿的元素;盐城还有以盐为原始生活特色的元素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图案的装饰素材。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多种形式,不要拘于一种形式,可以是思想式的谈话评价,可以是表扬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建议式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更要突出重点,评价到点子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剪纸作品的魅力,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不断激励自己学习。在评价时,也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同时相互评价,边商量边剪纸,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发生困难时,老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进而唤醒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及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剪纸教学,教师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为培养学生成为感觉灵敏、观察细致、记忆力强、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语言丰富、心灵手巧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尚卫国.小学美术剪纸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儿童绘本,2020(09):41-42.
[2]康水连.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究[J].家长,2019(20):149+151.
[3]李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小学生(中旬刊),2019(06):76.
[4]屠彦春.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上),2018(07):190.
[5]李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8(19):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