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岩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 164300
摘要:基于当前新课改教学的影响,在小学教学指导方面,更是要求小学教师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摒弃过去式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接轨社会,创新教学模式,后期通过自我探究、分析,罗列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将创新教学模式的指导核心充分融入当前小学教学中,通过趣味教学,在开阔小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高小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方面,更是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与“新”共进,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根本上的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音乐;运用
引言
音乐课程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形式才得以实施教学,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习惯填充试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没有互动的环节,教师只是播放音乐并没有讲解音乐知识,学生只学会了唱歌并不了解音乐中的乐理知识。学生没办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学过的内容,笔者认为,音乐知识可以跟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讲解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
1合理导入游戏,构建欢乐氛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持久,45min的音乐课无法做到一直专注学习。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音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导入游戏,促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比如,我在《丢手绢》教学中会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开展丢手绢的游戏。先组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站定蹲下,请一位同学手拿手绢,在歌曲结束之后,将手绢丢在选定同学的身后。选定的同学要进行歌曲演唱表演或舞蹈表演,其他同学给予点评或指导。通过实施这类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每位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乐趣。《木头人》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到操场上开展游戏,先让学生站成一排,设置一个终点,我喊道:“一二三,木头人,看谁最厉害都不动....”唱歌阶段学生前进,歌曲停学生也停,看谁先到达终点。最先到达的给予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激情,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
总而言之,在欢乐的氛围中,合理的导入游戏,巧妙的设计音乐教学活动,能够找准学生兴趣点,以此实现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现奠定基础。
2拓展教学内容,丰盈情感体验
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在信息资源储备上的优势,丰富课堂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保证关联知识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实现思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其更好地成长。首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片面依赖录音进行教学,学生盲目跟随录音进行歌唱模拟,学生无法具体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在简单的模仿过程中难以理解乐理知识,音乐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次,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将音乐转化为声音、图文、影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特征,丰富其乐理知识,拓展音乐内涵,实现教学相长。最后,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乐理知识稍显枯燥,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能够在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中丰富音乐内容,拉近音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缩短认知周期,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经典乐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层次的进行画面展示:在开头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湖水白塔、绿树红墙的宜人景象,营造出阳光、自然的氛围,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多媒体画面继续推进,少年荡舟北海,愉快歌唱,学生在观看画面的过程中也不由地沉浸其中,心情也随之雀跃起来。在结尾部分,多媒体画面则呈现出欢乐后的少年开始对幸福生活进行感恩,在夕阳西下陷入沉思,画面回归平静,音乐也逐渐走向尾声。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充实课堂知识内容,使得音乐教学不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之上,还应该赋予更多的音乐情感交流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提升艺术素养,并自觉进行课外知识学习和延伸,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结语
总而言之,将“趣味性”的多种表现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合理化运用,落实寓教于乐、多样化教学的指导模式,关注小学生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后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思瑾.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76.
[2]盛群.探究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09):106.
[3]刘晓庆.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10):206-207.